不過這件事,沈淩根本不放在心上,同行相妒在所難免,反正她沒有存著要進宮做太醫的心思,對她不滿就不滿吧!
與之相比,沈淩更重視的是她這次幾經刪改後的治療瘟疫的方子。她將這方子連同自己治理瘟疫的幾個方法一起寫了個小冊子,然後回到京城後,就找書局印了一千份。
京城中人因為冀州剛剛發生過瘟疫的事情,對瘟疫正是存有畏懼之心的時候,加上沈淩治好瘟疫的訊息已經從冀州傳到京城,所以沈淩這本小冊子一出現,大家就哄搶起來。結果一千份小冊子賣了三天就賣完了。這其中不乏一些藥鋪藥館藥局的人,畢竟只有知道了治療瘟疫的方子到底有哪些藥材,他們將來才好大量儲備這些藥材。
沈淩去面見皇帝的時候,就呈上了這本小冊子。
皇帝對沈淩在災區的表現很滿意,覺得不愧是當初他和母後都看好的人,當下給了她一個神醫的封號。
有了這個封號,沈淩的名氣又上了一層樓,她覺得距離自己成為天下第一名醫已經不遠了,所欠的,不過是時間罷了。
獲封神醫稱號以後,沈淩的日子和之前沒有兩樣,依舊是外出就診,趁著閑暇時間制藥,唯一與之前不同的就是,比之前更忙碌了。
這樣忙碌了兩年以後,她身邊又多了幾個徒弟。沈淩將自己所學的問診之術、周易五行、手針、推拿之術、藥膳等根據他們個人的特點,一一傳授給他們。
這樣,惠民藥鋪便發展的越來越大,五年以後,便在京城又開了三家分號。
而宮裡,則又是一番情形。
陶婕妤在七年前,已經懷孕生子,如今二皇子已有七歲。而陶婕妤則在生下二皇子以後獲封賢妃。
至於皇後,她被皇帝下令禁足一年以後,從此就失了聖寵,先有柳妃獲寵後有德妃專寵,皇帝如今甚少到她的宮中過夜。永順侯府也因著此事,慢慢在京中沉寂下來。
二皇子三歲那年落水發燒,賢妃不敢相信太醫,怕他們背後有哪個妃嬪的勢力,只好命人去將沈淩請來。
沈淩在宮裡住了三天,直待二皇子退燒以後,方才被賢妃放人。在去往宮外的路上,沈淩遇到了許久未見的皇後。她的臉色看起來非常不好,雖然化著濃妝,但仍然感覺到有幾分憔悴之色。
沈淩頓住腳步,給皇後請了個安。
皇後以一種恨毒了的目光瞪了她一眼,正想說話,沈淩已搶在頭裡道:“娘娘先別急著恨我。有一事,我想請問娘娘。當年娘娘找我問診,我已診出娘娘是兩年前因為小産所以有些血虛之症,特地開了張方子給娘娘調養。可是如今看娘娘的氣色怎麼如此不好,難道是那方子未見成效?”
皇後臉色一變:“你說什麼,本宮什麼時候小産過?”
沈淩道:“當時從脈相上看,娘娘的確是在十幾年前小産過,而且因為失血過多,有些血虛的症狀。”
皇後微微一愣,她記起來了,好像在自己未被皇上厭棄的前兩年,自己卻是因為月事不調找徐太醫問診過,可是徐太醫診完脈卻說自己只是肝火過旺導致的月事不調,並無什麼大礙。難道徐太醫騙了自己?聯想到徐太醫被趕出宮以後,後來的太醫在給自己把脈時吞吞吐吐的樣子,皇後心中一動,難道自己真的小産過?
沈淩道:“不過草民此時追究娘娘到底用沒用過方子,小産與否都已經晚了。我觀娘娘的面色,大約就是這一兩年了。如此,草民就告辭了。”
沈淩說完,也不理會皇後的臉色,徑直離去。當年被皇後陷害時,她就有了將真相告訴皇後的打算,如今話已說完,心底的氣也出了,沈淩便沒了與皇後再聊的心思,直接出宮走了。
沒兩年,皇後果真如沈淩所說,死在了自己的寢宮。
皇後死後的第十七年上,賢妃所生的二皇子繼位成了新皇。而賢妃則晉為了皇太後。
沈淩則在新皇即位的第三年上,在太後的大力支援下,如願成為了天下第一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