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道:“阿通將來的弟弟只怕會越來越多,你既然不後悔,那就自己立起來,把阿通教養好。”
這些道理,沈淩自然明白,可是回憶起那些歷史上兄弟相爭的例子,她忽然有些不安,自己應該想個法子杜絕這樣的事情發生。
只是還沒等她想到法子,朝中就發生了一件大事。
武安侯戰敗了。他的二十萬大軍在對上西北叛亂軍馬的時候,幾乎被打得落花流水,如今那些叛軍已經侵犯到了山西境內。
這些壞訊息傳來的時候,周晟和楊世昌破天荒的忘記了內鬥,將心思全放在了叛軍上。
經過一番商議,他們選出了一個素有貪名的武將。這個武將帶兵的本事並不在武安侯之下,但是卻有一個毛病,就是貪汙軍餉。所以一般沒有重要的戰事,沒人會舉薦他。
這次武安侯戰敗後,楊世昌便想到了這個人選。周晟起初還不同意,等楊世昌給他講了一番道理後,他才勉強同意。
事後,楊世昌過來宮裡看小外孫的時候對沈淩道:“皇上這人看似是個明君,其實在用人方面卻有很大欠缺。你看他信任的那幾個心腹,一個是罪臣之後,一個是武將之子偏又有文人的性子,還有一個是附庸風雅的書生。”他複嘆道,“外面人都說我楊世昌獨攬乾綱,可是我獨攬乾綱也是想為朝廷多做一些事,只是這心事卻不足為外人道矣罷了!”
沈淩聽了心裡微微一動,忽然想起了明朝的權臣張居正,她想到此就問了楊父一句,“若將來皇上非但不認同,反而秋後算賬,那父親會後悔嗎?”
楊世昌搖搖頭:“不後悔。做我應該做的事,問心無愧就好。”
沈淩自問卻做不到楊世昌這樣豁達,不過她苦思了幾天後,讓她想到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本朝慣例,皇子滿四歲以後,都會被送入上書房跟著師傅讀書。
雖然阿通現在才一歲,而柔妃所生的二皇子更小,但是沈淩卻開始為他們挑選起將來的師傅來。
這個師傅可以才學差一點,可以出身差一點,但是人品一定要過關,最好家中能有兄弟姐妹,而且還相處融洽,這樣將來教導皇子們念書的時候也可以教導他們要維系手足之情。
雖然天家無親情,但是沈淩還是希望阿通能夠和將來的兄弟們做到和睦相處。
為此,每次柔妃過來請安的時候,她都會問二皇子的一些情況。若是遇到柔妃帶著二皇子過來,沈淩還要命人將阿通抱出來。畢竟柔妃的性子她已經摸得差不多了,是個與世無爭的,想必生的兒子也會繼承她的性子。
就算二皇子沒有繼承柔妃的性格,但是沈淩想著,只要哥倆兩個從小培養好關系,長大以後關系應該也會不錯。她不指望二皇子能成為阿通這邊的人,只希望他們兄弟兩個不要弄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就行。
這樣時間久了,柔妃也摸清了沈淩的意思。她自然是巴不得與皇後打好關系的,畢竟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阿通再過幾年就會被立為太子,若是二皇子能與未來的太子打好關系,將來也能有一份似錦前程。
於是,等周晟忙完前朝的事務以後,回頭再來後宮的時候,就發現柔嬪忽然同皇後走的很近,阿通和二皇子更是經常玩在一起。
不過因為西北叛軍被趕回了老窩,周晟心情不錯,發現柔嬪和皇後走的很近的這個事實後,也沒有多想。
看過兩個孩子以後,周晟就去了如嬪那裡。自從發現如嬪因為他的緣故受了不少委屈後,周晟索性不再隱藏自己的心事。之前柔嬪和婉嬪得寵的時候,也沒見楊麗妍為難過他們,也許是他將自己看的太重了,也許是楊麗妍改變了性子。但是總之,如嬪的得寵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因此周晟便開始任著自己的性子來。
只是眼見如嬪越來越得寵,麗妃坐不住了。她本來就與對方有過過節,如今對方不過一個嬪位,承寵的次數竟然比她一個妃子都多,她就氣不過了。尤其是柔妃在她後面生下了小皇子以後,宮中眾人相繼巴結討好柔妃而將她撂在一邊時,她的氣就更不順了。
於是在某天請安過後,麗妃故伎重施,不過這次沖撞她的物件卻換成了如嬪。
當麗妃動手打瞭如嬪一巴掌後,宮人們見勢不好,忙去稟告給了沈淩。
沈淩聞訊趕到的時候,就見如嬪的右頰腫了老高,她不由得嘆了口氣,麗妃這次怕是惹了大麻煩了。
麗妃原本仗著自己是妃位,根本沒將如嬪放在眼裡,見到皇後從坤寧宮裡出來,也不過微微行了一禮,指責如嬪沖撞了她。
沈淩想了想,上次的事聽說周晟後來發了老大的脾氣,雖然沒有責怪自己處事不公,但是心有不滿肯定是的。既然自己怎麼處置都會得罪其中一人,還不如將此事交給周晟定奪。於是她便命人去請周晟過來。
只是事情比沈淩想的還要嚴重,之前麗妃責打如嬪宮裡的桐月一事,已經讓周晟有所不滿,如今故伎重施,周晟的怒氣一下子就來了,幹脆新帳舊賬一起算,直接責令麗妃禁足一年,所生的大公主暫時由皇後撫養。
沈淩聽到這個結果後,不由揚了揚眉,不明白怎麼麗妃的大公主竟然要抱給她撫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