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其它小說 > 帶著空間快穿 > 第39章

第39章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重生之鬼神影後 醉月朦朧:冷情總裁的醜妻 剛上大一,你怎麼暴打萬族天驕? 這個太監有點帥 嬌妻攥手心 我家有影后需要寵啊 王者榮耀:大神,請躺好 [犬夜叉]奈何 福運寶珠 [綜]不得善終 從劊子手到諸界共主 [娛樂圈]與權萌萌重逢的日子 我成了大佬的小白花 重生之聯盟王者 諸天氣運:從鹿鼎記開始 一百零一次分手 我在東京當神仙 種田追夫養包子 美人神棍 槍神他總在吃醋[電競]

沈淩一直都記得她初到淩月宮的那一天, 當靜塵長老帶著她和許晴柔從靈秀峰的斷崖跳下來時, 正是黃昏時分,斷崖上裸露的紅色岩石與遠處銜山半隱的落日遙相呼應,勾勒出一幅壯美的畫面。

沈淩還未從這幅畫面中回過神, 耳邊就響起了呼呼的風聲,很快,她的雙腳就落在了柔軟的土地上。靜塵松開她二人,在附近的一塊岩石上輕輕拍了拍, 岩石忽然裂開成兩半,露出一個可供一人行走的幽深通道。

靜塵長老不發一言,當先進入通道中。沈淩緊隨其後, 許晴柔猶豫了幾秒,也很快跟了上去。

沈淩覺得差不多往前走了幾百米,眼前的通道就有了一些光線,原本可供一人行走的空間也慢慢的變大, 最後她們來到一個類似大廳的地方, 很快就有兩個身著淺紫色衣裳的女子走過來,她們大約有二十來歲, 膚色因為常年不見光的原因有些暗白。

靜塵長老看見那兩個女子,便對沈淩和許晴柔說道:“這是你們的大師姐和二師姐。”她向兩個女子點了點頭,“這兩個新入門的弟子我就交給你們了。”

從此, 沈淩就開始了她的內門弟子生涯。大師姐負責傳授她們寒月功法,二師姐負責傳授她們更精妙的一套淩月劍法。

沈淩所猜的一點沒錯,淩月劍法確實需要寒月功法才能真正發揮其功效。而她們是外門弟子時所學的那套淩月劍法則是經過了一番刪減。要不然沒有寒月功法的輔助, 她們會覺得更加難練。

如今沈淩按照大師姐所說,每晚臨睡之前,都會修煉一個時辰的寒月功法。因為和外門時一樣,都是一個人住,沈淩往往選擇在空間修煉功法。很快她就發現,自己的丹田竟然真的多了一些大師姐所說的真氣。

而和她同時修煉的許晴柔則在半個月以後才修煉出了真氣。大師姐不知道空間的存在,一心以為沈淩在武學上面有天分,以後教她的時候更加用心,除了寒月功法外,另外傳授了她一套輕功。

據大師姐說,這套輕功是淩月宮第一任宮主所創,所依託的便是寒月功法,寒月功法修煉的越好,這套輕功所能發揮的功效就越大。到最後甚至能達到踏雪無痕的地步。

沈淩對這套輕功起初並不重視,相對輕功來說,她更看重淩月劍法。

隨著沈淩修煉出真氣,她再修煉淩月劍法時就覺得輕松很多。這讓她更加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修煉寒月功法,只有丹田內的真氣積攢到一定程度,她才能將淩月劍法發揮到極致,使其真正具備克敵的威力。

就這樣,沈淩不分日夜的修煉,一年以後她的寒月功法和淩月劍法都已小有成就。

就在這個時候,沈淩因為進步很快,受到了宮裡另一位叫靜虛長老的召見。這段時間沈淩已經明白宮裡一共有三位長老,一位是她見過的靜塵長老,一位是要召見她的靜虛長老,還有一位是掌管宮裡俗務的靜靈長老。

至於淩月宮的宮主之位則已經空置百餘年了,其中原因沈淩到現在也沒有弄清楚。

沈淩很快見到了那位靜虛長老,靜虛長老比靜塵長老還要年長一些,大約有三十七八歲,膚色同樣潔白細膩,聲調也很柔和。

“你就是丁芷吧!聽說你在內功修習上頗有天分,過來讓我看看。”

沈淩依言上前,靜虛長老將右手的食指在她脈搏上輕搭,很快就收回手指道:“不錯,比之前的徐靜姝還要出色一些。”

徐靜姝,沈淩記得這是他們這一輩中最出色的一個弟子,早在三年前就已成為了內門弟子,聽說不久前已出師離山。

靜虛長老盯著沈淩看了幾眼,忽然問道:“你可知我們淩月宮的宮主之位為何空置了百年嗎?”

沈淩自然答不知道。

靜虛長老輕嘆道:“那是因為這百年來並無一人能練到寒月功法的第九層。”她看沈淩有些不明白她話裡的意思,便解釋道:“你現在所學的寒月功法只是第一層,第一層功法不過是入門的根基。我們淩月宮有個規矩,第一層修煉完後,可以選擇在宮裡繼續修煉,也可以離山到俗世打理本宮的一些産業。”

她說到這裡,沈淩已經明白她的意思,當即表露出自己的心聲:“弟子願意留下來繼續修煉寒月功法。”

靜虛長老點頭道:“既然如此,兩個月以後,我便會命喬綠萼教你寒月功法的第二層。”喬綠萼就是她們的大師姐。

沈淩回來以後又修煉了兩個月,在靜虛長老的預估中果然修煉完了第一層功法,丹田內的真氣已經初具規模,差不多有嬰兒的拳頭大小。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纏上你,有好運 巧女喜當家 將軍和馬 重生之長姐持家 逍遙小神醫楊小寶 《這樣戀著多喜歡》(精修版) 風華於晉 南知意帝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