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陳局的三天之約……又鴿了。
今天是張曉陽來到紐倫港的第二十五天,海外行動處的同事依舊在趕來的路上。
清潔工人們的罷工遊行,至今也依舊沒有平息。
除了清潔工人之外,有更多藍領階層的人,加入到了這場遊行之中。
張曉陽透過落地窗,看著混亂的街道,不由得感慨道:“還真是奇特的風景線啊……”
由於清潔工人罷工,垃圾無人清理導致街道上的垃圾堆積如山,張曉陽即使在公寓裡都能聞到夏日垃圾發酵後的酸臭味。
透過新聞報道來看,這些遊行的人群訴求各有不同,但大體上不是要求降低物價就是要求提升工資待遇。
這件事情的起因,與紐倫港市議會前兩天透過的新法案有關——為了應對全球變暖以及保護環境,在當地環保組織的推動之下,市議會透過法案增加肉類食品的消費稅。
聽起來食用肉類似乎和全球變暖毫無關聯,但事實上畜牧業與全球變暖關係十分密切。
因為合眾國食用最廣泛的肉類來源——牛,是一種飼養起來非常消耗資源,氣體排放量也非常大的牲畜。
每頭牛一年能夠排放出來34噸的二氧化碳,同時還能排放出大量的甲烷,比一輛家用汽車一年排放的廢氣還要多。而牛打嗝和放屁排出的甲烷,對於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甚至還要要遠高於二氧化碳——因為甲烷捕獲的熱量是同等質量二氧化碳的30倍。
遠古時期,牛的數量其實沒有那麼多,牛所產生的那點溫室氣體,對整個大環境的影響其實沒有那麼大。
但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張,以及畜牧業的發展,到目前為止牛羊飼養的數量已經越來越多,如今世界上牛的存欄量高達10億頭,這些牛每年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量多達30億噸,而畜牧業也成為了工業之外重要的溫室氣體來源。
在環保主義者、素食主義者,甚至是一部分制定法律的人看來,想要吃肉的人就要為環境汙染負責,因此治理環境的錢應當由吃肉的人來出。根據這個邏輯來看,增加肉類影片的消費稅是非常合理的。
另一方面,消費稅其實並沒有導致肉價增長多少,其實也就大概漲幅了百分之三左右。
但肉價增長,卻導致了市場上所有與生活相關的物品一同漲價——就算是賣蘿蔔的人也想吃口肉啊。
本來這些漲幅並不大,但偏偏就是這微不足道的生活物資漲幅,引發紐倫港底層的強烈不滿。
很多底層的人,尤其是藍領工人階層,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他們並沒有一同成為受益者,反而在通貨膨脹和消費主義的影響之下,成為了被金融資本剝削的物件。
他們的生活,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好。
這個國家看似福利很好,然而實際上能享受到那些資源的人卻非常有限。一些不具備享受這些資源資格的人,往往都生活在破產的邊緣,他們對於經濟風險的抵抗能力極低。
對於這些人來說,市場上經濟的一點風吹草動,都很有可能成為壓垮他們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隨後引發“破產→還不起債以及交不起稅→成為失信人員→失去工作→流落街頭→飢寒交迫→找不到工作”的惡性迴圈。
這百分之三的肉類食品消費稅,本身其實並沒有多少。
但在這座本就矛盾重重的都市裡,哪怕是百分之三的生活物資漲幅,都足以成為引起火藥桶爆炸的導火索。
那些代表了藍領階層的人們,紛紛穿上了代表工人階層的黃色馬甲,在大街上罷工遊行。
他們將矛頭指向了紐倫港的市長,他們認為是市長沒有起到制約議會的職責,才放任了這項法案透過。
他們到處遊行示威甚至搞破壞,彷彿一群四處撒潑打滾要糖吃的傻孩子。
為了鎮壓這些鬧事的人,警方出動了大量的警力。
於是,警方的核心力量就這麼被牽制在了市中心的街道上……這對張曉陽來說或許是件好事,因為這樣一來的話,警方或許就沒有空閒來找他的麻煩了。
不過,警方不來找他的麻煩,自然會有別人來找他的麻煩。
就在張曉陽和安娜、小馬一起吃著晚飯的時候……他們所住的公寓突然斷電了。
黑暗之中,小馬茫然抬起頭:“怎麼回事?”
張曉陽放下了筷子,眉頭微微一皺。
——這邊是高階住宅區,住的都是一些社會精英和有錢人,警察會重點巡邏這附近的地區,那些烏合之眾不可能會波及到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