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這裡有一位姓李的先生嗎?”
中山真武馬上打來了電話。李曉華告訴他,希望他能趕快過來一趟。他想尋求他的幫助,同時也想借機看看中山真武到底有多大能耐。
幾分鐘後,中山真武就出現在上高地門口,除了他自己之外,他並沒有帶任何人過來,身上也沒有什麼打打殺殺的裝備。
李曉華見中山真武向他走來,他也急忙微笑著迎了上去。在中山真武面前,李曉華雖然顯得不夠派頭,但卻不失精神,也不顯卑微,兩個人見面後只是很隨意地交流了一個眼神,中山真武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當追趕李曉華的傢伙看到中山真武急充充地來到李曉華面前,並帶著平靜友好的表情與李曉華嘀咕著什麼?剛才還很猖狂的小夥子的臉一下子變了顏色。看來他認識並且知道中山真武是哪條道上的。
中山真武帶著李曉華並肩來到日本小夥子面前,他帶著不冷不熱的表情說:“喂!這位兄弟,打攪一下。他是我的人,你跟他把關係搞好一點!”
那傢伙定定站著,一動也不敢動。
“是嗎?原來是‘千葉聯合’的人啊!”
他裝出平靜的樣子,但聲音卻掩抑不住他的恐慌。中山真武把手搭在他的肩上說:
“沒錯!多關照著點啊!”
李曉華雖然和中山真武沒有什麼交情,中山真武也算不上是李曉的保護人,他只不過口頭上說過一句“有什麼事儘管找我”而已。
按“道”上的規矩,必須每個月付給這片管區的黑社會組織一定數額的“保護費”,然後才能開始工作,可是中山真武並沒有向李曉華收過保護費,也沒有得到李曉華給予的好處,他為什麼會幫助李曉華呢?這讓李曉華一直感到很納悶!
兩年後,中山真武從歌舞伎町消失了。但在這兩年期間,李曉華從未付過什麼保護費,中山真武也沒有向他提過此類要求,即使是兩個人見面在一起吃飯喝酒,中山真武也從不佔李曉華的便宜。也許中山真武就是想交個香港朋友吧?
不知道這一內情的歌舞伎町裡的人們,時不時會看見李曉華站在街上和中山真武一起聊天或行走,都錯以為“那個姓李的後面撐臺的是t聯合組織”。由於這層關係,此後的整整兩年時間,從沒有人再找過李曉華的麻煩。包括那些打過李曉華的那幫拉客的傢伙,後來見到李曉華也平淡地點頭,算是打個招呼。
就這樣,從第一番街到劇院廣場前的這條路,就成了李曉華拉外國遊客的“地盤”。
張大廚在和趙曉波聊到李曉華的時候,感情很真摯。
當年,他和李曉華是很要好的朋友,對李曉華的評價要比對畢克發的高很多。他說:“自從李曉華在這條街上站穩腳跟之後,他始終秉承自己做人的原則。在日本的學業完成後,他並沒有返回中國,而是繼續在歌舞伎町這條街上經營他的生意。”
李曉華生存在日本最著名的風情場所,混跡於黑白兩道之間,他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東京歌舞伎町,他寫了一本類似於紀實文學一樣的書。他在書中講述了歌舞伎町的生存法則。從他寫的這本書裡,能夠看到80年代末以來中國人到東京來淘金、留學的種種生活狀態。
李曉華是一個野心很大的人,雖然他不清楚自己的夢和理想是什麼,也講不清具體有什麼野心,但他心裡很清楚,他今天所做到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壞,都是在實現他昨天甚至是幾年前的理想。他的經歷或許可以對那些認為日本是發財天堂的人來說,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喜歡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請大家收藏:()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