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訪問和久遠的傳說之二)
在日本,一行受到了日本天皇、工商業界以及來自各行各業日本民眾的熱情而真誠的款待;與福田首相舉行了愉快的會談,並表示中日兩國的領導人應該每年舉行會晤。他又說道,雖然他的此次行程非常短暫,但是他希望中日兩國的友好關係能夠永遠繼續下去。日本民眾非常希望能夠聽到這種意思表達,在他結束談話之後,在場的人都起立長時間地鼓掌。
他總結訪日行程時說:“我們必須牢抓管理,僅僅生產產品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提高產品質量。”
早在一個世紀以前,中國的仁人志士就曾提出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觀念,也就是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要堅守“中國精神”。透過使用“管理”這一中性詞語來指代學習西方先進方法和技術,而同時又堅定不移堅持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這樣做能保證在更多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減少來自中國保守派的阻力。堅信社會主義也可以使用現代的管理技術和方法。
的訪日,開創了中國國家領導人訪日先河,借鑑日本的發展經驗,在的決策下,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畫卷徐徐展開。
訪日期間,參觀過日本新日鐵、松下、日產汽車等公司。
今天,我們透過泛黃文字重溫訪日之路,或許能從中汲取改善中日關係的正能量。
在訪日期間只所以引借“徐福東渡日本尋仙草”這麼個典故,除了引申要表達的主題之外,也說明這一遠古的傳說在日本也是廣為人知的。
徐福的故事發生在秦始皇時代,雖然距今已經2200多年了,可時至今日,依然是世間廣為流傳的故事。
山東“蓬萊”因秦始皇遣方士徐福率三千名童男童女去尋找長生不老之藥而得名。
“蓬萊鄉”風景秀麗,有“海上仙境”的美稱。據說秦始皇十分憧憬得到可以成仙的仙草“養神芝”,與天地同壽,與日月齊庚。於是授命徐福東渡為他尋找不老仙藥。《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註明徐福是個讀書人,除了讀儒書外,同時也閱讀了大量關於陰陽五行、修真煉丹等方面的書籍。他交友非常廣泛,當時和齊國的侯生、燕國的盧生交情甚好。
然而,歷史上對徐福東渡去了哪兒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說去了日本,有人說去了南洋,也有人說到了美洲,更有人說到了海南島。這當中,呼聲最高的是說徐福當年東渡去了日本。
《史記》和《漢書》是中國歷史最有權威性的兩部史書,這兩本史書中都有記載徐福東渡日本,其可信度還是相當高的。此外,五代後周時期義楚和尚所寫《義楚六帖》中說:“日本亦名倭國,在東海中,秦時,徐福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國也,今人物一如長安,又東北千餘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萊。徐福止此,謂蓬萊,至今子孫皆曰秦民。”證明徐福東渡地是日本。而宋代歐陽修和司馬光文集等都有相似的記載,他們也認為徐福東渡到日本。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嚮明太祖獻詩,還提到了日本的徐福祠。
民間傳說就更多了,說徐福東渡是公元前中國歷史上的壯舉,秦始皇派徐福三次東渡求仙藥,徐福求藥不成,卻把秦帝國高度發展的造船、航海技術和政治制度、文化藝術、生活方式,還有冶煉、農耕、建築、醫藥、文字、貨幣、宗教、武術、服飾、瓷器和當時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帶到了日本,還帶去了一批穀物種子糧食等,對於開發、發展日本的生產力是十分有利的,三千人繁衍生息的同時,也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對此,日本也有大量的史志記載。《富士古文書》記載:“徐福一行奉秦始皇之命,到富士山取不老長壽藥,因以居也。”《國文通考》有如下記述:“今熊野附近有地曰秦住,土人相傳為徐福居住之舊地。由此七八里有徐福祠……”
頗具說服力的是,當時徐福東渡出發點千童鎮有一項聞名遐邇的民間文藝活動“信子”,在偌大中國是獨此一家,而在日本也有,只名叫“屍子”;而現在仍保留有徐福墓、徐福祠的日本新宮市,至今每年都要舉行大祭儀式。此外,還有人根據古代中國和日本的海上往來,海船的營造規模和古文物發掘,推測了徐福東渡到日本的路線。
徐福在日本的地位很高,從九州到本州的二十多處地點,流傳著有關徐福的登陸地點、活動遺蹟、祠廟和墓葬等傳說,同類遺蹟往往重複地見於多處地點,並且長期以來成為民間信仰崇拜的物件。尤其日本各地民眾,稱徐福為“王”,並尊他為“彌生文化的旗手”。日本現有徐福陵墓5座,祭祀廟祠37座,因徐福登臨而得名的蓬萊山有13座,各種遺址和出土文物數以百計,各地歷代傳承和近代成立的徐福紀念組織和研究機構都給予肯定性評價。
但是有些中日學者也對徐福東渡日本提出了疑問:他們認為,秦始皇滅六國後,中國人為了逃避秦始皇的暴政,大量移民日本,但是這其中並不包括徐福及其率領的童男童女們;徐福的故事只不過是民間傳說而已,找不到可靠的歷史文獻來證明;更有人認為,徐福東渡日本的傳說,是日本10世紀左右的產物,並非最先由中國人提出來的,徐福當時到的只是渤海灣裡的島嶼,他在日本的事蹟、遺蹟、墓地,均屬後人虛設;還有學者認為新宮市的徐福墓和其他遺蹟都是後人偽造的。有的日本學者還做了實地調查,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他們認為,徐福東渡日本的傳說,是由於漢唐以後,日本和尚常到中國散佈徐福的故事,被人不辨真偽地記入書中,發展到後來,人們就對這樣的傳說深信不疑了。
喜歡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請大家收藏:()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