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寇準有一篇傳世奇文,全文短短六句話,四十二個字,卻說盡了人生六大悔事,
晚清名臣曾國藩,對這篇文章推崇備至,將他奉為經典,時刻用於自省。
《六悔銘》北宋?寇準
官行私曲,失時悔。
富不儉用,貧時悔。
藝不少學,過時悔。
見事不學,用時悔。
醉發狂言,醒時悔。
安不將息,病時悔。
官行私曲,失時悔。
為官時徇私枉法,利用職權行使不正當的行為,等到失事時才後悔,恐怕為時已晚。許多人抱著濟世救民的志向投身仕途,卻因受不了誘惑走上歧途,實在可悲!
為官者,要心平如秤,不能任意輕重,要心靜如水,不能輕易動搖。不為個人利益或喜或怒,有失偏頗,甚至受賄、包庇、冤獄,置法令於不顧。在其位,謀其政,謀的是國家的政,為的是人民的利。
富不儉用,貧時悔。老話說,“富不過三代”,富貴時不知勤儉持家,終日揮霍無度,把家底敗個一乾二淨,一貧如洗時才悔不當初。富貴時和你一起舟車趁逐的“朋友”,在你貧窮時,早已不見。
做人要懂得居安思危,富貴時不忘勤儉持家的美德。謹記一點,克勤克儉,家業可興,揮霍無度,坐吃山空!
藝不少學,過時悔。不趁著年輕時學一門手藝,等到上了年紀自然就知道後悔了。許多人年輕時無所事事,人到中年仍一事無成,此時才醒悟過來,後悔當初如果用心學一門手藝,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年少學藝,事半功倍,而若是在應該學習的時候,懶惰虛度,只會“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別等到垂垂老矣,回首悔恨,“一頭白髮催將去,萬兩黃金換不回。”
見事不學,用時悔。經一事,長一智,社會是學到老的終身大學。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為人處世,是人一生都在學習的學問。
逢事留心,隨時學習,會讓人更加成熟,而那些犯錯不長記性、遇事就躲在一邊的人,遇到棘手的問題,只能追悔莫及。
醉發狂言,醒時悔。俗話說,酒壯慫人膽。不少人,在酒桌上,狂飲猛拼,看似豪爽,卻在醉酒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胡言亂語,嘔吐遍地,甚至做出難以挽回的事。
第二天酒醒後,回想起昨天的點點滴滴,不禁羞愧難當。要知道,中國人的所謂“酒桌文化”,都是把被灌的人當成傻子看,你又何必自以為海量,爭一時之雄呢?
安不將息,病時悔。平時不注意保養身體,病來如山倒;在疾病中,懺悔自己為什麼不保護身體,可惜病一好轉,就全忘了。這一點在現代年輕人身上尤為突出,許多人為了工作沒日沒夜的加班,結果把身體累垮了。
現在拿身體換金錢,日後用再多的金錢也換不回健康的身體。名利的計較、瑣碎的操勞,到頭來,哪比得上身體健康的重要,要知道,世間唯有生死才是大事。
人生在世,很難做到無怨無悔。我們要知道,當一個人在這個世上生活了幾十年再回首的時候,就會感到人生如夢。光榮輝煌、恥辱失敗、財富名利,眼前所出現的一切,終究都會過去。
古代有個國王做了個夢,夢裡有人告訴他,只要記住一句話,這一生遇到什麼事情都可以忘懷得失。他當時特別歡喜,但醒過來後就忘記這人在夢裡對他說的是什麼。
他感到十分悲哀,於是他就花很多錢財打造了一個大鑽戒,並召集智慧大臣們說:“你們誰能把我夢中的那句話找回來,我就把這個鑽戒給誰。”
過了兩天,一位老臣跟他說:“國王,把你的鑽戒先給我。”
國王問:“你是不是已經知道了?”
老臣不說話,拿過鑽戒來,在戒環上刻了一句話,又把鑽戒還給國王,然後揚長而去。
國王一看,恍然記起夢裡正是這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
從此之後,他牢牢記住這句箴言,在他一生中,不管做什麼都沒有特別執著。
當他有了特別好的名聲和眾人恭敬時,他不會生傲慢心,因為這個會過去的;當他淪落失意時,他也不會痛苦絕望,這個也會過去的。說白了,人在這個世上走一遭,所有的經歷跟一場夢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所以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喜歡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請大家收藏:()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