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日本河水中的鯉魚為啥這樣多
聊到釣魚,聊到黃河鯉魚,我就想起了日本的河流和在日本見到的那些鯉魚。
說到日本鯉魚和日本河流中的淡水魚,先要說說日本的環境。
近幾十年來,日本的環境保護位居於世界前列。不僅我這個在日本生活了三年的人感到讚歎。凡是到過日本的人都會被日本整潔乾淨的環境所折服!日本週邊都是大海,空氣溼潤清新。除了惡劣天氣之外,好時節全年能佔95以上。可以說天藍地綠,水清魚躍,鳥語花香,大自然中處處都呈現著天然氧吧的味道。日本的環境治理只所以會取得這麼大的成就,也是整個日本國在經歷了環境汙染的慘痛教訓之後才引起政府和全民重視的。
二戰結束後,日本為了快速恢復經濟。曾一度是世界上環境汙染最嚴重的國家。
在六七十年代,日本很多河川裡都流淌著臭不可聞的黑水,不僅使河水中的魚類大量死亡,很多水生物也近乎滅絕!水中的汞汙染使很多人得了水俁病;大氣汙染導致無數人得了哮喘病;鎘汙染引起很多人全身疼痛;砷汙染引起很多人五官失調等。
工業汙染造成的嚴重公害破壞了生態環境,影響到全民健康。日本政府及其國民在嚴重的教訓中也逐步認識到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在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的情況下,積極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對環境進行有效的治理與保護。
日本大規模的環境治理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到90年代整個國家的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幾十年後,日本成為環境治理最有成效的國家。前二十年的日本就已經實現了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沒有覆蓋地磚、水泥和道路瀝青的地方都植滿了花花草草,能綠的地方都綠。日本全國各地的綠化覆蓋率高達60以上。由於綠色覆蓋著大地,日本即使刮颱風,也不會有沙塵飛揚。沙暴和塵暴日本幾十年來從未發生過。
經過治理後,日本的河流從七十年代起開始變的清潔起來,河川裡的魚蝦也開始逐漸増多。
現在,日本有的河川裡大魚成群結隊,看似好像一道奇特的風景,但魚太多了對水質也會有一定影響。
比如大阪和尼崎市之間的昆陽川,這條河的水流很平穩,如果不是下大雨,河水幾乎看不出明顯流動,導致有的地段河水很清,有的地段河水比較渾濁,凡是水渾的地段,大都會看到浮游的魚群。
有一天休息,我騎著腳踏車去尼崎市遊玩,在經過昆陽川大橋的時候,見一位老先生手裡拿著半個麵包站在橋邊,他一邊往橋下看,一邊將麵包一點點撕下來往橋下投放。出於好奇,我停住腳踏車也向橋下望去,“好傢伙”!五六十米寬的河面上遊蕩著數百條大鯉魚,這群鯉魚小的能有五六斤重,大的能有十幾斤重。可能是魚太多水中缺氧的緣故,一個個大鯉魚的頭和魚脊都露出水面,當老先生把一塊塊麵包扔下去的時候,麵包還沒到達水面就有幾十條大鯉魚張開比人嘴還大的口等待著麵包落入自己的嘴裡.....
如果真想釣魚,即使不用釣杆,隨便用一根線綁上一個魚鉤,不等魚鉤落入水中,就會有魚把鉤咬住,正因為平時沒有人垂釣,所以鯉魚沒有任何防範意識,見到食物就會搶吃,這也可能是因為水中魚太多,食物缺乏導致的。
日本的河裡和湖裡成群的魚我沒少見,可象個頭這麼大,數量這麼多的鯉魚群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當我從尼崎市返回再次路過這座橋的時候,已經不見了那位往橋下投放麵包的老先生,可成群結隊的大鯉魚依然在橋下的河水中不慌不忙的浮游著。
每天在橋面上騎車和走行的人絡繹不絕,可除了我之外卻見不到有人停下來向橋下觀看。
大家只所以不被這種景象所吸引,魚群聚集的狀況可能天天都有,所以當地人見奇不奇,見怪不怪了。
日本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魚蝦,就連比中國的陽澄湖大閘蟹還要肥大的河蟹在日本的一些河流或淡水湖裡也有很多,可是日本人認為這種生長在淡水裡且帶有毛爪的河蟹不可能潔淨,所以沒有人食用。
日本的河流和湖泊裡還有大量的甲魚和烏龜,在公園的水塘裡,只要人們隨意向水中投放一點食物,就會引來很多的甲魚和烏龜以及魚群爭相搶食。
在一些只有幾十厘米深、幾米寬的小河溝裡,也可以看到有鯉魚、鯽魚、鯰魚以及烏龜在悠閒的遊蕩,雖然很容易就能抓到,卻很少有人去驚擾它們,除了特別潔淨的一級河川中的少量品種的淡水魚有人食用外,普通河流或溝塘中的淡水魚蝦是不會擺上日本人餐桌的。聽日本人講,排水溝裡的鯉魚有野生的,也有專門放養的,放養的主要目的是監測水質。如果水質異常,魚就會死,人們就能很直觀的看見從而採取相應的治理措施。
日本喜歡釣魚的人很多,但是沒有人釣河中和湖泊中的鯉魚、鯽魚和鯰魚等淡水魚。
由於沒有“天敵”,也沒有人捕撈,所以日本河流裡的魚蝦生長期長,基本都是自生自滅,直至老死之後,漂浮到岸邊的屍體會成為烏鴉等動物的食物。
日本人為什麼不吃淡水魚或對食用淡水魚心存餘悸呢?
喜歡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請大家收藏:()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