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董奉的夢想
有一年趕上了大旱災,縣令丁士彥建議說:“聽說董奉修煉得道,應當有辦法能讓雨下來。”於是派人送酒和乾肉給董奉,希望董奉能幫忙解除旱災。董奉說:“求雨是很簡單的事!”於是看了一下屋子說:“我的屋子簡陋到可以看到外面,若下起雨來,會很困擾的。”縣令會意董奉的意思後說:“先生只要求雨即可,我當為你架好新的屋子。”次日,丁士彥調派了一百多名人手,搬運竹木,架立房子。當打算要到數里以外的地方取水以聚土作泥時,董奉說:“不需要這麼麻煩,到傍晚時就會下起大雨了。”到了傍晚,果然下起了大雨。四方民眾均感到喜悅。
董奉住在山裡不種田,每天給人治病,卻不收取分文。但是,他有一個要求,經他治好的重病患者,要栽五棵杏樹,病輕的,則栽一棵。許多年後,他治癒了成千上萬的病人,種下的杏樹達到了十萬多株,蔚然成林。他讓山中百禽群獸在杏林中嬉戲,替他掌管杏林。杏樹下不生雜草,像專門有人鋤草的一樣。後來,杏樹開始結果了。每到杏子成熟時,他就在杏林裡蓋一間草房作倉庫,並告訴人們:“想買杏的,只管拿一罐穀物倒進倉房,然後裝一罐杏子走。不須通知他。”常常有人用很少的穀物換取更多的杏,這時杏林裡的一群老虎就會吼叫著追過來,由於驚嚇,這些貪心的人就急忙逃命,罐裡的杏子因此會掉出不少。到家時,一量剩下的杏總是正好和送去的穀物一樣多。對偷杏的人,老虎就一直追到偷杏人的家中把他咬死,死者家的人知道一定是偷了杏,就原封不動地把杏奉還給董奉,並磕頭謝罪,董奉就讓死者復活。董奉每年把賣杏換來的糧食全部用來賑救貧困的人和在外趕路盤纏不夠的旅遊者,一年就有兩萬多人。
由於董奉為人治病不取報酬,只要求病家種植杏樹以示報答,杏熟後換取穀物以救濟貧民的事蹟為後世所敬仰,並流傳至今。世人以“杏林”譽醫,用“杏林春暖”、“春滿杏林”來表彰醫家之術精德尚者,即緣於此。
董奉的故事在福建閩侯一帶廣為流傳。在山東卻沒有多少人知道。那是在九十多年前,從黑龍廟出去的一位做藥材生意的董姓商人在登州府安居下來,與一位姓馮大戶人家的女兒結為夫妻,婚後生了一子,並以董氏和馮氏兩姓為兒子取名,取“馮”諧音“奉”為名,其兒子姓名為“董奉”,與三國故事中董奉的名字一般無二。有一次,董奉的父親去福建閩侯一帶販賣藥材,聽當地人講了董奉的傳奇故事。回到登州府後,他就像八歲的兒子講了三國董奉如何修仙又如何治病救人的故事。小小的董奉被這個故事深深吸引。登州府本來就有很多神話傳說,如八仙過海、徐福由蓬萊島出發帶領眾多童男童女去海中尋長生不老仙草等等,聽了三國時期董奉成仙的故事後,小董奉認為:我也叫董奉,我也能成仙,為此,他請求爹爹把他送到逢萊閣去學道,他不僅要學董奉長生不老和治病救人的本領,還要學習鐵柺李、漢鍾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這八位神仙的本領。在傳說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鐵柺李有鐵杖,漢鍾離有鼓,張果老有紙疊驢,呂洞賓有長劍及簫管,何仙姑有竹罩、韓湘子有花籃、曹國舅有玉版,藍采和有大拍板。他們隨身所攜帶的法器各有妙用。有一天,他們一起到了東海,只見潮頭洶湧,巨浪驚人。呂洞賓建議各以一物投於水面,以顯“神通”而過。其他諸位仙人都響應呂洞賓的建議,將隨身法寶投於水面,然後立於法寶之上,乘風逐浪而渡。後來,人們把這個掌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蹟的人和事。對於大人來說,也只是當故事聽聽而已,而對於涉世未深的小孩子來說,往往會把這些神話故事當成真事。
且不說過去,現如今網路中盛行的修仙小說、武俠小說、科幻小說、玄幻小說、穿越小說、魔幻小說等等都只能當成一種休閒故事看看或聽聽而已,這樣的小說和故事對小孩子不僅沒有什麼教育意義,甚至還可能把孩子引到一種幻想和幻視幻覺的魔境當中去。無論是魔幻、玄幻、武俠還是所謂科幻都是作者憑空設想杜撰出來的,根本不著科學邊際。然而它對小孩子的誘惑力和影響力卻是相當巨大的。如地球流浪、大戰星球、武俠爭霸、魔獸鬥法等等與科學沒有半毛錢關係,卻可以搭上科幻文藝的順風車去博得人們的眼球,賺取鉅額票房。文學藝術本身具有多元性特點,作為娛樂欣賞,這到無可非議,如果把這些憑空臆想出來的東西與科學聯在一起,就容易給孩子們帶來困擾,也容易給家長和老師帶來難以說服的麻煩。
科幻作品,是以科學與幻想結合在一起創作出來的作品,應具備“邏輯自洽”、“科學元素”、“人文思考”的三要素,以已知的科學知識與科技成就為基礎,對未來的科學發展與科技成就進行深入推測的小說或故事型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作品並非“妄想”,其定義為在尊重科學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設想而創作出的文藝,當下以敘事為重點,追求人文思考已成為科幻小說主流,科幻與奇幻小說界限日益模糊,其分類恰當與否也備受爭議。小說畢竟是小學,無論是哪種型別的小說,包括現實小說和寫實小說都是文藝的表現形式,它源於生活、提煉生活,並非是人們的真實生活。尤其要讓孩子們知道,可以接受小說和故事中的正能量,但不能效仿和追隨小說和故事中的懸疑之說,以免受煽惑去做一些根本不可能達到目的的試驗和探索。我們村就有幾個小孩子,不知道是看了什麼科幻影視,有一段時間不是追著莊裡散放的大鵝亂跑,就是兩腿之間夾著一個掃把滿衚衕亂串,說是要學習什麼波特騎著大鳥和掃把實現他們的“飛天夢!”
接下來我們不妨看看白鬍子老人在八歲那年都做了些什麼?
當小董奉聽完爹爹講述的三國時期董奉的故事後,他非要讓爹孃把他送到蓬萊閣去找“八仙”學藝,他也想當神仙,也想成為神話中的董奉。
爹爹從福建帶回來的這個故事,不僅讓小董奉聽得入迷,甚至有些著魔,以至於使他離家出走,把自己的一生都放在了這種無休無止無結果的探索中,當然這只是外人的看法,只有董奉自己知道這幾十年、這一輩子都收穫了什麼!
喜歡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請大家收藏:()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