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他擦身而過,直到一百五十年後,才被德國科學家夫琅禾費發現,太陽光譜吸收線也因此叫做夫琅禾費線。其中包含了576條狹細暗線,對應太陽光譜中存在的六十多種化學元素。
這將大大加快專家團對異世界基礎成分組成的瞭解。
甚至日後在化學領域對元素進行分析,也可以透過光譜進行比照鑒別。
科學很多時候並不複雜。
複雜的是如何知道三稜鏡可以分光,如何從分光的獲得所需要的資訊,甚至是……如何製作出合格的分光三稜鏡。
就好像當初伽利略聽說瞭望遠鏡原理,很快自制了更好的望遠鏡遙望星空,開闢了天文學觀測新紀元,這前後不過花了數個星期。
更在一兩年之內,就將望遠鏡的倍率從三倍提升到九倍然後超過三十多倍。
除了他本人的驚才絕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當時在帕多瓦大學任教,人在威尼斯啊。
威尼斯從十三世紀就盛産玻璃,後來更是獨創出水晶玻璃,也就是鉛玻璃工藝,一舉成為世界最負盛名的玻璃産地。甚至政府為了保密,所有玻璃匠坊都被搬到了一座島上,後來幹脆就叫玻璃島。
如果不是有合格的材料、合格的工匠、合格的加工手段,提升望遠鏡倍率又豈是那麼容易?
好像顯微鏡,就坎坷的多了,剛出現時主要用來觀察織物紋理,後來伽利略以之觀察昆蟲複眼……直到列文虎克自制透鏡,發現了微生物,震驚世人,這都一百幾十年過去了。
沒有目標,不知原理,又缺乏便利,就是一百幾十年;
反之,各種條件具備,就是一兩年,有時候差距就可以這麼大。
哪怕梁開也無法擺脫這種鉗制,簡單的一個實驗,直到今天才得到合格的道具可以實施。
或許有人會說,不就磨鏡子嗎?只要有時間,想法弄到材料,誰不會啊?
還真不是的……至少梁開就磨不動。
別忘了,那可是三星魔獸的眼殼啊,普通魔獸眼殼都不夠大。三星的倒是夠大,但造不出車床,憑梁開自己的力氣,又沒有對應等級的磨石,磨半輩子都未必合格……
三稜柱吸引了在場許多人注意。
梁開早成為山城焦點之一了,走到哪兒都被注目。
甚至源晶香蕉都上前詢問:“你手裡這是……何物?做什麼的?”心中其實透亮,梁開肯定要做點什麼了。
其他人也都一臉好奇。
梁開的發明就彷彿他的魔術,每一樣都那麼新奇,那麼給力,到如今滿山城誰不期待?
對於這種注視梁開早習慣了,地球上幾十億人盯著呢。慢吞吞開口:“說重要確實非常重要。不過重要性可能很久才會體現出來。”
說著揮揮手,鑽進一個新建的木屋,找一條漏光的縫隙,將三稜柱靠了上去,然後……
然後什麼也沒發生。
稜鏡依舊是稜鏡,光線依舊是光線。
哦,倒是擴散開了,就跟分光一樣,至少……面積變大了,但顏色並沒有獨立出來,依舊白花花的一團。
梁開:“……”
網友:【……】
【怎麼會?】
【不可能啊!】
【難道……這世界的電子不止一種,千變萬化,這世界的光子也是一樣的,成分複雜,和這邊根本不是一回事?】
也只能這樣推論了。
專案組專家面面相覷,都有點不知所措。
三稜鏡分光很厲害啊,超牛逼啊,也正因為厲害因為牛逼,假如不行……那就是好大一條粗腿不見了啊。
好多研究的進度、設定的計劃都得被迫推遲,甚至推倒重來,那是不知道多少份文字資料,多少申請表建議書,多少程式工作書山題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