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心想,若是此時在能夠宣佈他和寧壽帝姬的婚事,那可就是三喜開門了。
不過,不用宣佈又何妨?寧壽帝姬已經屬於他劉慶了。
一個比他大三歲的女人,恰好啊,這女大三抱金磚啊!
劉慶覺得自己抱的不是金磚,而是一個無價之寶。
他看著寧壽帝姬不捨得離開眼睛,但此時在這大殿上,又不能盯著寧壽帝姬看。這昂便是無理了。
劉慶趕緊收回眼神,重新進入到了冊封的環節。
這既然是國公,那自然就是可以開府儀同三司了。
也就是說,以後的劉慶的家中大門的門牌上可以用劉府的字樣,或者是秦國公府了。
在宋朝,能開府的只有宰相以上的人了。
而這個國公的爵位便是更加的尊貴了。即便是宰相也是沒有機會被封爵的。
所以說,這個秦國公對劉慶來說便是一個莫大的榮譽了。
這冊封大典就在這眾人的各種眼神,各種心思找那個結束了。當然了,這各種心思中有的是感嘆,有的是震驚,有的是羨慕,有的是嫉妒,有的好奇,有的是讚揚,有你的是高興,有的是不高興。
當然了,這其中最不高興的就是蔡京了。
此時,蔡京已經深深的感受到了劉慶的威脅了。不過現在好在劉慶只是個大畫師,和這朝堂還有些距離。但身為國公,恐怕是隨時都會進入到朝堂的,而且不用歷練便可以直接進入高層的。
宋朝的官員任用制度,可考察制度是非常嚴謹的。一個官員必須要從基層做起,這樣才有資格來到朝堂的高層任職。
但看看這在宋朝的縣級官員的任用就知道了。
宋朝的時候,統治者十分重視縣級官員的選用,並要求地方長官向朝廷推薦縣級官員人選,皇帝要親自召見,考察合格後方可任命。
同時,宋朝高度重視對州縣各級各類官員的考核監督。地方官員的考核既有針對任職年限積日計月的嚴格核算,也有對履職效果的等級評定。在近乎嚴苛的選任制度下,宋代知縣、縣令群體的總體素質與行政能力普遍較高。
古代的縣衙就像是一座小朝廷,政務繁雜,舉凡行政、財政、司法、治安、民政、教育及民俗教化等,縣級長官無不親力親為,故縣衙及縣官在國家治理中有不可替代的基石作用。
北宋建立之前,曾經歷了兩百多年的地方分權和割據混戰,尤其五代時期,五十多年間更換了五個朝代十八位帝王,地方治理問題百出,其中一個突出表現就是縣級長官不受重視,縣政陵替。
北宋建國後,主要國策都圍繞著如何總結借鑑唐朝亡國、五代短命的教訓而展開,在此基礎上,確立了一套旨在強化中央集權的治國體制,其中地方長官的任命和監督制度在前朝的基礎上更加複雜和嚴密。
因此,儘管當時邊患不斷,國內也時有反叛發生,但其內部治理相對穩定,在兩宋三百多年的歷史上,沒有爆發全國性的農民戰爭,其統治時間僅次於兩漢,居兩千年帝制時代第二位,這與重視縣級政權建設有較大關係。
也就是說,在宋朝,是十分注重基層的管理和統治的。這也是吸取了前朝的經驗得來的。
喜歡北宋大畫師請大家收藏:()北宋大畫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