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肯依我所說的念,決定會往生西方,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永劫常受快樂,了無一絲一毫之苦事見聞,又何有此種之疾病苦惱乎!倘心中起煩惱時,要曉得這是宿世惡業所使,要壞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遠受生死輪迴之苦。而今我曉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隨他轉。除唸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與佛心心相應,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記我語,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
這是那位大師的話,我還記得清楚,希孟你覺得這位大師的話說的怎麼樣呢?”
最後劉慶又問道。
那王希孟聽了半晌,卻皺起了眉頭,搖搖頭說道:“小弟不通佛法,聽的是稀裡糊塗的。”
聽了王希孟的話,又看到他的茫然的樣子,劉慶呵呵笑了。
“希孟啊,其實這佛就是性,佛性乃人人有之,修佛乃為找到自我,那個超越於肉體之外的真我,真我可以讓我們安住,不妄求於外,真正獲得安寧和平靜。
另外再說幾句題外話,我以前啊接觸過一些宗教、心靈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個人感覺所有這些旨在帶領我們去尋找一個終極真相。
這個真相,暫時我無法言說,可能需要個人去理解。我覺得佛教啊、別的什麼教啊、還有一些心理學各流派啊、還有很多靈脩方面的知識都是帶領我們向同一個目標前進,就是那個所謂的終極真理,但是這個真理的面向和表現方式各異,而且還會因人而異,所以我們的尋找方式各不相同,因此發展出了那麼多的知識,但是總的來說這一切的尋找都是源於我們人們對於自己的探索。”
聽到這兒,王希孟便皺著眉頭,喃喃自語的說道:“對自己的探索?”
“希孟,你就沒有想過自己倒底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嗎?”劉慶問道。
聽了劉慶的話,王希孟眉頭皺的更高,說道:“我是孃親生養的,我就是王希孟,我要去哪兒我知道。”
劉慶聽了王希孟的話,說道:“我指的是你的靈魂,而不是你的肉身。”
“是靈魂?不是肉身?”王希孟皺著眉頭說道。
“對啊,這肉身的確是你的孃親給的。但是你的靈魂又是誰給的呢?這個世界只有一個王希孟,再無第二個王希孟。你有你的思想,你有你的慾望。你是如此的獨特。你不覺得這很奇怪嗎?”劉慶又問道。
這些話把王希孟給聽的暈暈乎乎的,不知所云了。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偉大的思想家、來哲學家提出的。
一個人自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人世間的煩惱便開始包圍住了他。襁褓中因飢餓而嗷嗷求飽,因寒冷而哇哇求暖。孩體時起便因要玩具而哭鬧,因受不公平對待而委屈,因與夥伴們爭吵而傷心,因家貧受侮而難過。
到了青黃源不接的少年轉青年的階段,經了些世事,受了些挫折,頭腦中的問題一天比一天多,開始百質疑友情,懷疑愛情,抨擊權力,憎惡金錢,痛恨戰爭。
由此而引發出一列每個人都在探求、想解決卻無處尋找答案的形而上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活著是為什麼?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生終極意義究竟是什麼?
喜歡北宋大畫師請大家收藏:()北宋大畫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