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劉慶和李清照剛剛認識,但劉慶知道李清照是一個很有才情的女子,但凡有才情的女子都是有點兒多愁善感的。恐怕李清照也脫不了這樣的原則。
別看李清照神情開朗,或許這只是一部分,她沉澱在內心的深層次的東西恐怕還是多愁善感。
不然的話,李清照怎麼會寫出試問卷簾人呢?卻道海棠依舊呢?和就是她心底裡那揮之不去的多愁善感。
其實,劉慶也知道這些的,雖然他不是詩人,可他也是通藝術的人。這藝術和文學本就是相通的。說到根兒上,就是一個字,情。
沒錯,在劉慶看來,這世界上所有的藝術,都是為了表達感情的,反過來說,正是因為人有感情,所以才會產生藝術和文學,不然的話,動物也會有藝術產生了。
所以說,在這這個世界上,但凡是藝術大師,都是絕對的感情動物,他們的感性一定是要超過理性的。
這樣就能解釋很藝術大師作出出格兒的舉動的情況了。比如說眼前的李清照,喜歡一幅畫兒,便來尋找這畫作的主人。這就是一種超級感性化的驅使,才使她這樣做的。
劉慶此時就是要在李清照的氣質裡尋找那隱藏的多愁善感。這樣才是李清照真實的氣質。
你看現在的李清照,正笑吟吟的擺著姿勢。
劉慶就笑呵呵的說道:“學生髮現先生很喜歡笑啊!”
李清照笑著說道:“笑一笑十年少嗎!作為女子,誰不想永駐青春呢!”
“嗯,有道理。”劉慶笑著說道。
李清照又笑著問道:“怎麼?劉大官人不喜歡我笑嗎?”
“不,先生笑起來很美。”劉慶笑著說道。
李清照聽完這話便哈哈的大笑起來。看她大笑的樣子,竟是沒有絲毫的矜持。連一旁看著的程雲都驚呆了。
劉慶更是覺得李清照這個女子,絕非一個尋常女子。只是這樣的話,這個李清照的氣質就不好把握了。
劉慶覺得,李清照是懂畫兒的,就算是不懂,她也能看出他畫的到底像不像她。想李清照這樣的大才女,往往能看透事物的本質。當然了,這個本質是說的藝術上的。你若是讓她看看政治本質,恐怕她就會從感性出發,則不會看清本質了。
所以說,一般在歷史上,是沒有藝術家能成為政治家的。
乖乖,那劉慶豈不是也是一位藝術家了嗎?那他還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嗎?
其實,這也是劉慶自己所持懷疑的地方了。
按照劉慶的想法兒,他是覺得自己恐怕是成不了一個出色的政治家的。因為他很多時候也是很感性化的。但是,他出色的地方就是他清楚自己,瞭解自己。也就是能聽隨時檢討自己的內心行為。從而糾正自己的內心想法兒。儘量做到不要讓自己的感情操控自己的行為。
劉慶很清楚,一個人如果是過分的感情化的時候,那他就會對事物做不出準確的判斷。這是他的一個優點,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優點,也會導致他不會成為一個出色的藝術家。因為太冷靜,反而沒有感情的激發,所以,在藝術上恐怕是也很難有沖天的成就。不過,很高的成就怕是他還是能達到的。
而且,就憑著他的奇特的手藝,在這大宋朝的藝術之林呼風喚雨也是一件輕輕鬆鬆的事情。
這不?一張平常的人物肖像畫兒,便把大宋朝的大才女給引來了。
此時,李清照聽到劉慶說她笑起來很美,不但沒有害羞,反而沾沾自喜的問道:“是嗎?你說的可是真的?可不要恭維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