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門外,軍中精英都已經在待命,全都穿著鎧甲,身姿筆挺,威風昂揚。
蕭廷秀親自送兒子出征,從禮部官員端來的銀盤上,拿起美酒遞給蕭耀,還有另外兩個兒子,蕭燁與蕭泰,他們今日也一起來送行了,每個人都接了酒。
多餘的話已經不必再說,四個人對著飲下。
看著蕭耀走下城樓,蕭燁還是有些敬佩的,他已經坐上了太子的位置,原不必如此拼命,畢竟刀劍無眼,誰也難以預知將來,待在京都總是安穩些,但蕭耀卻義無反顧的行往戰場,這一點,他是比不上。
而蕭泰是羨慕,可惜自己不被父親批準,難以與蕭耀並肩作戰,實為遺憾!
蕭耀一直走到將士們面前,衛淩今日也在,他與衛淩道:“我沒有讓你跟著去,你應該知道為何,還有陳堯,我也將他留下來了,城外三大營還有兩萬的兵馬,他是可以統領的。”
衛淩神色肅然:“請殿下放心,我在京都等著殿下凱旋。”
“好!”蕭耀拍拍他肩膀,翻身上馬。
此時號角吹響,震徹上空,他一揚手,軍隊疾步往城門口而去。
馬蹄聲踏踏,捲起煙塵,很快就消失在官道上。
第二日,得蕭廷秀準許,謝氏同姜琰入住了東宮。
冷清了一日的地方又熱鬧起來。
雖然蕭耀走了,但多了這兩個人,姜琬的日子也是有滋有味。
比起蕭耀,謝氏對這肚中孩子的關心一點不少,膳房仍在遭罪,甚至謝氏還要更嚴厲些,挑三揀四,每日翻著花樣叫膳房弄菜,姜琬後來胃口也好了,一日四五頓,姜琰也在長身子,又經常練武,姐妹兩個吃得紅光滿面。不到一個月,姜琬長胖了一圈,而姜琰的個子也差不多跟姜琬一般高了,亭亭玉立。
而這時候,也正好是要到柳氏臨盆的日子。
謝氏就不去了,但姜琰還是要回去一趟的,畢竟是她母親。
“生下來了,馬上使人告訴我。”姜琬叮囑,“你今日就留在家裡不要來了,看看母親的情況,對了,我都不知道弟弟叫什麼名字呢,爹爹取好了嗎?”
姜琰撓撓頭:“沒有告訴我。”
但肯定取好了,父親那麼重視,一步不離母親,對這兒子肯定滿懷期待,姜琬道:“記得問一下,你現在快走罷。”
姜琰應聲,快步走了出去。
也不知母親會如何,年紀大了,不如年輕的精力旺盛,姜琬忐忑不安。
生怕會影響到胎兒,謝氏寬慰道:“既然姜大夫讓姜夫人懷上,就說明姜大夫覺得姜夫人的身子可以承受,不然憑他這般愛護妻子的性子,怎麼會願意呢?你不要擔心,來,把這銀耳羹吃了,”她把羹湯遞過來,“耀兒走之前,千般叮囑,讓我看護好你,我得把你養得白白胖胖的才好,不然等他回來,覺得不滿意,又得說我這個姨母了。”
姜琬道:“相公很尊敬您,豈會說您?”
“他就算不說,臉色也會不好看!”
想象了下他的樣子,姜琬莞爾一笑,出了一口銀耳,又嘆口氣:“此時他應該要到胡州了罷。”
“應該是到了。”謝氏也微微出神。
她勸過這孩子,可惜他不聽,她現在也得擔驚受怕,而且還要注意京都的變化,因為眼下這種情況,最是容易出亂子,引發內患。
不管是蕭耀,還是他,還是謝嶠都很清楚這一點。
待到下午酉時,姜家終於傳來了好訊息,柳氏順利生下一個兒子,六斤三兩,母子平安,這兒子名字叫姜良,姜琬心想,父親果然是取好了,良字為善,醫者父母心,父親是希望這兒子本著一顆善心為百姓造福。
姜家此刻,滿堂歡喜。
除了楊學浩夫婦在,謝夫人也在,正當在恭喜姜保真。
姜琰在裡面守著母親,笑道:“姐姐得到訊息肯定放心了,娘,我給你看看弟弟。”她從一早請好的奶孃手裡小心抱來,坐在柳氏旁邊,感慨道,“好小啊,比我的槍不曉得輕了多少。”
“你這孩子,什麼時候都離不了你的槍。”
在旁邊的穩婆打趣:“要是有二姑娘的槍這麼重,我可接生不了,姜夫人也難以生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