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美國都登上月球了,差得太遠了,可怕的是我們還在喊口號。”周存彥說,應全自殺給了他很大的觸動,一位優秀的學者,因為這些莫名的原因而投湖自殺,不說他本身的才華能夠給社會做多大的貢獻,僅僅是因為他的死亡就少帶多少學生?少挖掘出多少未來的人才?
“周先生說的沒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車內密閉地空間內司機錢向陽也敢說真話了,對於這場階級運動反對的人不少,支援的人大都是因為資歷短淺想借此為自己牟利的小人。
可是主席他老人家卻把這場運動看成和抗日一樣偉大的一場運動,不說別人,他老錢頭一個就不服。整自己人豈能和抗日相提並論?他們以前是提著腦袋抗日,現在是提著心過日子,話都不敢多說一句,一個不對就牽連全家被掘祖墳。
“總理這段時間的日子可不好過,何清又開始新一輪的蹦躂了,不知道她這回要掘多少人家的祖墳了。”錢向陽索性有什麼說什麼。鄧希賢突然被調回當副總理打了何清一個措手不及,小肚雞腸的她立刻將矛頭指向了總理。
見錢向陽越說越不像樣,常武制止了他的話頭,車中又是一陣沉默,醫院到了。因為搶救及時,應全被救了過來。醒來時他的一雙兒女正好趕到。
“小老虎,小妹。”看見病床前的一雙兒女,應全潸然淚下。
“爸爸,好點了嗎?”應顏抹了把眼淚輕聲地問。
“好,好。”應全泣不成聲,應禮扶起他,在他身後添了一個枕頭。
外面的日頭西沉,應全忙說,“你們不用忙了,趕緊回去吧!”
應禮扭過頭,硬著聲音說,“我不回,妹妹也不回。”
他現在對媽媽仍然有意見,父親都要死了,可媽媽頭一個想到的是不要被牽連。如果她真的那麼怕為什麼梁大師同樣被劃為資産階級反動學術權威時反而對他不離不棄,即便梁大師因為工資停發,母親寧願自己餓著,寧願讓他們兄妹餓著也一定讓梁大師吃飽?
“對,我們都不回去!”應顏堅定地說。
應全見兒女十分堅定,又勸了兩勸,加上自己確實十分想念孩子就作罷了。
沒多久周存彥和常武聽聞他醒來後,立刻到病房。
“好些了嗎?”常武問,論起來他和應全還沾了一層親,他老婆的妹妹嫁給應全的弟弟應祥,所以周存彥一說要找建築師他立刻就想到了應全。應全傳承家傳淵源學習建築,56年就作為中國最年輕的建築師訪問波蘭等國。他在城市規劃、建築思想和建築藝術上有著非凡的成就。
“這位是周先生,他現在暫時住在燕京賓館,是總理的貴賓。”常武介紹周存彥,心道周存彥現在可不是貴賓嗎?那一千萬美金已經透過香港的瑞士銀行兌換出來了,實打實一千萬美元,總理作保,主席發話,現在他的地位還真是挺超然的。
何清倒是想找茬,可是周存彥的國籍還是美國國籍,總不能批到‘外國人’身上吧!
“你好。”應全禮貌的打招呼,同時兩個孩子也齊聲叫叔叔好。
“是這樣的,周先生要建造一座……”他不知該如何說,望向了周存彥。
“我來說吧!我正在籌劃一個叫中華小當家的節目,選24名9歲到13歲的兒童比拼廚藝,需要建造一個兩層的玻璃幕牆結構建築……當然,現在您現在最重要的養病。”
周存彥說,然後他看了看兩個孩子說,“天色太晚了,我先帶兩個孩子回賓館休息。”想到白天碰到的那位中年婦女,周存彥知道如果這兩個孩子回家明天肯定出不來,想了想他決定將孩子暫時帶走。
應全投去感激地一瞥,他好多年沒和孩子好好相處了,能多和孩子們相處一天都感覺挺好的。
他們走後沒多久,中年女人果然追來了。
“孩子呢?”女人冷冰冰地問,她現在日子也不好過,自從梁大師去世後,她沒人庇護了,在水木大學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受到排斥,心情極差。
“自然是回去了。”應全淡然地說。
鄭珠狐疑地覷著他說,“你騙人。”
“確實是騙你的。”應全深深看了一眼他的前妻,對於這個女人他一直是看不透的,很多人都說她庸俗世故,可他卻知道很多時候她其實不那麼在乎錢的。以前他把自己大筆的翻譯稿費都給了她也沒見她有多高興,他剛一被打成右派她就劃清界限,可梁大師停發工資她卻絲毫沒有怨言甚至連梁大師前妻的岳母都對她的孝順贊不絕口。
或許她嫁給自己只是因為合適,而梁大師才是她真正愛的人,他忽然想到訂婚後他帶著鄭珍到燕京求學,那時她就下意識的推延結婚時間了,最後還是岳父見他們遲遲不結婚,急了,大老遠過來逼著她完婚的。
“鄭珍,我是孩子們的父親,我有責任也有資格照顧他們。”應全沉聲說,“其實我一點都不怪你,你不愛我,我知道的,我們是包辦婚姻得不到幸福也屬正常。你不是壞女人,只是你不愛我而已。”
鄭珍眼裡流出了淚水,捂著臉喃喃地說,“我不是壞女人,我不是。”
應全淡淡地說,“你當然不是,你是個好女人,梁大師也是我最敬重的先生,你做得已經很好了,我不會說你是壞女人,所以不用把和孩子隔絕開。”
鄭珍大聲地哭著,哭著自己的委屈,她一進門就因為要摘掉梁大師前妻的油畫捱了繼女一耳光,繼女奪門而出再也不回家,所有人都對她指指點點。可是又有哪個女人希望自己家裡還掛著丈夫前妻的畫像呢?在愛情面前,她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而已。
或許是說開了,或許是想通了,也許只是今天收到的資訊太多,鄭珍渾渾噩噩地離開了醫院,沒有提兩個孩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