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倆爺爺叫周得嗣孫子叫周承明,老得一臉皺紋,小的也是滿面風霜,怯弱不堪。看著讓人憐惜,猴子被二人牽著,一看到蛋糕端了出來立刻嗷嗷叫喚了起來。
周承明年紀幼小,聞到香甜的味道鼻子一個勁的翕動,等杜春琪發話給了他們,立刻抓起一塊往嘴裡塞。一旁的猴子一看沒給它,惱怒的掀翻了盤子。
周得嗣見在主人家失了體統,尷尬的解釋,“好讓東家知道,祖上的規矩第一碗飯是敬給猴子的,承明壞了規矩猴子就惱了。”
杜春琪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規矩,她倒是知道有個節目是人先鞭打猴,猴再奪過鞭子反過來打人,因這個常會遭到十五六歲的小女孩舉報他們虐待動物。
她這麼想著,就問了出來。
周得嗣弓著腰解釋,“靠猴吃飯的哪裡捨得真的打,都是假打,倒是猴子下手沒個輕重。”
如此一說杜春琪明白了,又讓張媽端上了一託盤的蛋糕。
這回周承明先給了猴子,自己拿了一塊一面吃一面喂在旁急得搖尾巴的大黃狗。
等他們草草吃完,杜春琪想和小猴子握手,周承明忙牽著一隻小猴子過來指揮它於杜春琪握了手。
周承明耍猴有模有樣,雖都是傳統的橋段也讓杜春琪二人看得津津有味,親眼看可比電視裡看得有意思多了。
“猴子多大了?”她問。
照例還是周得嗣回答,“回東家的話,猴子七歲了,和俺孫孫一樣大,他倆吃一個娘奶長大的,算是兄弟了。”
經解釋,杜春琪才知道新野縣耍猴有著兩千年的歷史,有著一套自己養猴的規矩。
和猴子同吃同睡是不用說的,猴子小時候必是親自餵奶,這樣就算是一家人了。
小猴子和周承明同歲,倒是趕上了吃同一個媽的奶。
又問了他們的來歷,才知道新野縣在1939年被日本人佔了去,在那裡奉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他二人慶幸農閑在外耍猴戲才逃過一劫,想來家中人是兇多吉少。
她本心善,加上有孕在身更是感性。見祖孫二人衣衫襤褸,小的瘦瘦小小,怯弱非常。就是那兩只猴子也幹瘦得可憐一張臉上幾乎只剩下兩個銅鈴的大眼,大黃狗個頭大,腰細得不盈一握。
“既然你們也沒了去處就留在小高莊,待遇和戲班子一樣,狗和猴子也跟著人一樣領一份口糧。”
周得嗣不知道戲班子是什麼待遇,但自古以來唱戲看著總比耍猴高階一些的,連忙拉著孫子周承明磕頭謝過,旁邊的兩只小猴子見主人磕頭了,大黃狗沒那麼機靈,可也會作揖。
杜春琪如今也習慣當地人磕頭了,安心受了,而後叫起二人。又見他們祖孫倆衣衫襤褸,忙讓張媽拿了幾件新衣服來,連兩只猴子都發了件新衣裳。
摸著厚實細密的棉布衣裳,周得嗣感動的直落淚,他還是頭一回見到如此大方的東家。
連忙又帶著周承明給杜春琪磕頭道謝,這一次杜春琪說什麼也不受禮了,板著臉說,“既然我僱了你合該讓你們吃飽穿暖,不然算什麼東家?”
說著,讓周存彥親自給他們祖孫安排了個大些住處,正好挨著曹老爹家。
隔了兩天,杜春琪又買了輛小腳踏車、滾球之類的馬戲道具送給了周得嗣。
“既然在小高莊表演,咱也不表演打猴了,你先練著,最好在開市那天能讓猴子學會騎腳踏車。”
杜春琪給的腳踏車顏色豔麗,一看就不是凡品,再聽她不讓演打猴的戲,周得嗣只有高興的份。說實話,他們也不願意演這出戲,遭人罵不說,猴子下手沒個輕重倒常常讓他們自己身上青一塊腫一塊的。他皮糙肉厚也習慣了,孫子年紀小,皮又嫩,可不經打。
周承明早就被腳踏車迷花了眼,一雙眼盯在上面拔不出來了,乍一聽到腳踏車給他們了喜得見牙不見眼,不等爺爺發話就不住的點頭,“東家盡管放心,俺一定能做到。”
杜春琪還是頭一次見這孩子主動說話,笑眯眯的摸了摸他柔軟的頭發,“行,我就等著看你帶著兩只小猴子騎車了。”
周承明大力點頭。
見東家想得周到,周得嗣也費了心思,每日一大早就開始訓猴訓狗,幾乎將小高莊的孩子都給吸引來了。這可苦壞了隔壁的曹老爹,他有每日晨讀的習慣,現在被吵得不得安寧不說連兒子的心也被勾走了。
“哼!”冷哼一聲,曹老爹揹著手踱進了屋子。
曹存詠看了看老爹,又在探頭看了看隔壁,依依不捨的跟著老爹進了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