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巧合?難得的稱贊
何奕接過江茹螢遞過來的文章,第一件事情先觀察了江茹螢的神色。江茹螢知道,這是何奕專有的習慣,她在看別人的文章之前都會先觀察別人的面部表情如果是畏畏縮縮,那明這個人對自己一點也不自信,他的文章也一定是家氣;如若是得意洋洋,那這個人一定是容易驕傲自滿的人,他的文章一定是華麗虛偽。
而現在江茹螢臉上的表情就是最為正常的表情淡然從容,這是對自己的文章自信的表現,而且又不會過度的自傲,而是一種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的滿足感。
何奕滿意地點點頭,低下頭開始手中的文章
“聖人書,源自聖人,
有理書,不拘出處,只需有理,
以孔論;三人行必有我師,可知世人非聖賢,但可為吾師
若是聖人書不讀,便會錯失許多良師好書
……
聖人書當讀,但何人能聖人就不會出錯
有理書有理,自是不會出錯
依我之見,有理書更為重要。”
通篇文章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而是簡單的進行論證,卻將問題的很是清楚明白,不論是從眼界還是氣度,江茹螢都做到了讓她驚訝。
自古很多文人就走入了一個誤區聖人便不會出錯,其實不然,世人總喜歡把聖人神話,所以不願意承認他們的錯誤,但這並不能否認這些錯誤的存在。
而江茹螢這篇文章裡,直接明瞭的指出了這一點,並且做了辯駁,這種膽識何奕只在少數幾人身上看到過。
而真正讓她驚訝不已的,是江茹螢在論證過程中引用的一句話
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禪中徹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這句話是當年她教導江羽珂的時候過的話,那時候江羽珂對這句話很是感興趣,於是何奕還特意解釋給她聽了。
現在這句話突然出現在另一位學生的文章當中,就已經足夠引起何奕的注意,更為重要的是,當她細細看著文章的時候,發現這文章的字跡風格和江羽珂很是相似雖然筆力不同,但是卻和江羽珂運筆、收峰的習慣完全一樣。
難道,眼前這個江茹螢其實是珂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