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事件,在當時也是風噪一時,開始的時候,美利堅媒體的槍口全部對準英國。
認為英吉利的傲慢和自大釀成了這一人間悲劇,當然,這也由於當時的英國媒體,在泰坦尼克號建造出來後,宣揚這是英吉利的驕傲,是永不沉沒的方舟。
事實給了英國人重重一擊,泰坦尼克號在首航就因為撞擊冰山而沉沒,死亡數千人。
不過時間不長,美英媒體的風向標瞬間轉向,矛頭直指絕地求生的六名大華人。
他們認為事故發生後,美英人士表露出來的紳士風度和騎士精神是值得讚賞的,當時報紙上到處可見這麼一句話。
“讓婦女和孩子先上船!”
他們成功了,美英媒體用災難發生後杜撰的歉讓美德,成功轉移了人們的視線。
而作為背鍋俠,六名中國人無奈被扣上了自私自利,無恥逃生的典範,在他們一臉懵圈的時候,被當時的美利堅當局宣佈禁止入境。
作為一名政治人物,施兆基對十年前這件轟動一時的事件,並不陌生。
可當時的大華有口無辯,一來不知道報導是真是假,二來就算知道了也沒有發聲的地方。
況且也沒有人關心那六名大華人,以至於正常的歷史,真相在百年之後才揭曉。
“沒想到這小子偷偷了辦了這件事!”
施兆基心中說不出什麼感覺,遙想十年前,在國際上,大華人是人人喊打的角色,就是現在也是聲名狼藉。
如果這篇報道發出去之後,雖不說徹底改變世界對大華人的看法,但也是可以大大改觀。
只是……
施兆基有敏銳的政治敏感性,這一篇報導雖然可以為大華沉冤得雪,但是美英呢,這些資本列強可是一頭頭豺狼,他們會任由一名大華人在他們臉上噗噗的甩巴掌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施兆基看向吳斌,略顯稚嫩的面孔,有著火熱的赤子之心。
辦教育,培養留學生,甩手就是百萬大洋。
這次查明泰坦尼克的真相,花的錢也不會少,光是採訪報告就有好幾百份。
在回程的車上,施兆基動情的說道:“小吳,你為了大華做了太多事了,真是難為你了。”
吳斌不已為然,臉上沉靜的說:“施叔叔,誇讚的話就不多講了,今天請你來,就是為了這一份採訪原件,放在美國,我始終不放心,我需要你想辦法送回國內,找一處妥善的地方儲存。
另外,這份原稿我已經安排拍攝了五份,一份我存在花旗銀行的金庫,一份我存在甲骨文公司,另外兩份由你來安排。”
吳斌請施兆基來紐約時報,可不是為了讓施大使看戲的,原告和影印件作為一份重要的歷史素材,得由官方儲存。縱觀吳斌認識的人中,施兆基無疑是最理想的人選。
施兆基是位雷厲風行的人,明白了這份檔案的價值,自然坐不下去。
果不其然,在收到檔案後,直接推掉了吳斌的午餐邀請,將檔案搬上車後,立刻返回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