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沒想到,何千居然也過來了。
“老闆”
“過來看看也好,這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冷鍍鋅一直都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這一次真的是誤打誤撞。
李維也沒有想到回收料居然有這麼大的作用,這個可能和粘度有關係,但是具體的要進行大量的實驗,才能夠驗證自己的猜測。
“對,我也是這麼想的,因為我們和林總噴塗條件可能不一樣,可能會導致意料之外的變化,所以要過來盯著,看看會有什麼變化,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
我絕對不能放過這個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何千一直在進步的原因,而李維好像一直都是原地踏步。
不過李維也不太在意這些,自己已經是老闆了,對於自己的產品,瞭解的程度已經相當之高了。
太精通反而不是一件好事情,作為老闆對技術可以瞭解,但是儘量不要太精通。
這樣會花費你太多的時間,老闆的時間應該花費在和客戶交流,為公司制定大的方向,這才是應該做的。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
等待其實是很煎熬的,特別是對於林森來說。
雖然站著一動不動,但是林森的兩隻手一直在磨嗦著,一會握拳一會雙手交叉。
站在那裡腳尖不停的點地,微微簇著眉頭,不斷向裡面探視著。
流水線依然在呼啦啦地轉著,出口的溫度也比室內溫度要高不少,這是因為烤箱內部的熱量逸散出來。
所以有時候烤爐的設計非常的考究,怎麼樣減少入口處和出口處的熱量逸散,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上輩子李維聽說過某個城市建兩條地鐵,一條是德國人建造的,一條是國人自己建造的。
然而最後執行的時候發現大小相同的站點,其能耗相差竟超過30以上,就是因為出口和入口處的能量逸散,導致製冷的時候,隧道口和進出口溢位的冷空氣太多,導致能耗上升。
當然透過這次教訓,某局也吸取了足夠的經驗,慢慢的國內地鐵的設計與建造水平開始接近世界頂尖。
在現場要等到將近20分鐘才看到第一根管子,晃晃悠悠的從出口的地方遊了出來。
林森整個人完全已經顧不上其他了,他準備直接上去用手摘下來。
李維大喊一聲。
“別動!”
“你是想你的手就這麼廢掉嗎?
而且你拿出來之後,我怎麼觀看他的狀態?”
林森悻悻的把手縮了回來,他也知道自己心急了。
雖然現在是春天,溫度也不高,從烤爐裡面剛剛出來的掛件,怎麼也得有一百三四十度。
手一碰馬上就是滿手的泡,這個是沒有疑問的。
被燙傷之後,那種痛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李維找了一個手套,然後把掛鉤取了下來,放在風扇下面慢慢的吹。
等溫度降到四五十度的時候,才開始慢慢的觀察。
“林總,瞧瞧”
李維把那根管子遞到林森的面前。
林森迫不及待的接了過來,然後大致的看了一遍。
“可以了,我讓他們大批次生產。”
然後把管子就往旁邊一扔,飛快的往外跑,一邊跑一邊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