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想想自己以後也要花14,000一噸購買環氧,那麼自己這些9000塊錢一噸購買的環氧,還是賺錢了。
總要尋求一點阿q精神。
200噸貨物壓在這裡,成本就要100萬,按照1分5的月息計算。
一個月就是15,000,一年就是18萬。
這些就是資金成本,還有倉儲成本。
一加起來20多萬,妥妥的。
因為李維計算用完這些環氧,估計要34年。
誰讓他用了那麼多的回收料!
“李總,別鬧,環氧價格會回落的,你這要少賺多少錢?
你說是吧!
其實我拉過來我也是有壓力的,萬一這兩三天我沒有銷售完,而價格又降到17,500以下,我可是要虧的。”
龍正有些焦急,但是說話的時候儘量保持自己的平靜。
這個年輕人怎麼不按常理出牌?
他把自己代入李維,設身處地的去想,如果有這麼一個機會,那肯定是想著儘快的出手,把錢賺到手裡面才是正確的選擇。
上次聽說李維還有190多噸的環氧,也就是他一個月才用三四噸。
如果全部留下,自己用得用多久?
所以他認為李維說的是氣話。
自己從中賺取一點好處,怎麼了?
他有資源,有銷路,這些在交易當中反而佔據更重要的位置。
環氧又不是什麼壟斷物品,也就是這段時間貨比較緊俏一點,所以顯得環氧,就像一個硬通貨一樣。
“19,000,你要的話我給你一部分。”
當初給出的是300塊錢一噸的好處,李維加到500。
“17,800,這是我給出的最高價格,運費也可以由我來出。”
“你把現金全部打過來嗎?”
“我銷售一部分就給一部分款!”
龍正可沒有那麼多現金,怎麼可能會先打錢呢?
那李維怎麼可能答應呢?
“不可能,18,800,你把款項全部打過來,我就發貨”
“你怎麼這麼軸呢?難道你還怕我不給你錢嗎?”
李維心裡想的還真有可能,財帛動人心,這是多少錢?
就算自己只發一車貨過去,算22噸。
那也是四五十萬。
現在的四五十萬什麼概念?很多城市可以妥妥的買一套房子,而且地段還不差。
“我再想想”
“李總別想了,你再想可能這個價格就掉了一兩百。
到時候不要說17,800了,就是17,400,我都要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