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連連點頭“這點倒是以前疏忽了。”
“皇阿瑪您心繫天下,這種小事想不起來也情有可原。”胤祥拍了句馬屁。
康熙不置可否“還有呢?”
“皇阿瑪,民以食為天,不過讓百姓單單的吃飽飯還是不夠的,還得讓他們無憂。咱們應該培養一些會斷案擅長解決民間糾紛的新人才。他們或許沒有飽讀詩書,他們或許比不上那些讀了一輩子書的書生,但他們知道如何斷案,能還百姓一個公道。”
“他們官職不高,但都是和百姓近距接觸,是百姓和朝廷之間的聯絡紐帶。皇阿瑪,您也知道四哥一向痛恨貪官,開辦新式學堂,最重要的是教育這批人,不能貪,朝廷會給他們厚祿,但是有一點,必須清正廉潔。”
“可以適當的教導他們一些科學知識,像是那些西學,兒子覺得很有必要大力推行。”
康熙對西學很感興趣,懂的也多,博覽群書。不過這只是他的個人愛好,從未想過要推行。
從根本上來說,他推行的還是愚民政策。
老百姓嘛,懂那麼多做什麼,每日守在土地裡刨食,他給他們撐起一片太平天空。
懂的多的人,思想活躍,這種人不安於現狀,自認命比天高,有事沒事都想要鬧事。
康熙不喜歡這樣的人。
說句不好聽的話,康熙認為皇帝統治萬民,就好比豬倌養豬,他負責喂飽豬,豬耕地種田,這樣的社會體系才算完美。
“你描述的很美好,可是你所說的新式學堂,裡面招收的學生都有哪些人?”
“自認是從八旗子弟中挑選,身份也不必太貴重,畢竟將來他們是要下基層到地方為百姓辦實事的。若是選一些心高氣傲的,怕是將來不好處置。”
“那就先這樣,你去找老四,這事你們商量吧。”
“不,皇阿瑪,開辦新式學堂這事兒,兒子思來想去,覺得您來當這個校長很合適。”
康熙老了,整日無所事事,生活狀態和弘始差不多。胤祥這也是為了給康熙找點事,心中有了盼望,時不時的動動,這樣才能長壽。
康熙不可思議的看向胤祥“什麼?你說我來當校長?”
“正是,皇阿瑪,您學富五車,貫通東西,而且為皇五十載,深知到底該如何解決實際問題。您來做這個校長,最合適了。”
胤祥說著命人拿來紙筆,在圖紙之上勾勾畫畫,把後世的學堂搬過來,詳細的解釋給康熙聽。
是書院,但又和傳統的書院不一樣,多新增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
“皇阿瑪,兒子設想的新式學堂,四書五經當然要講,但更重要的是策論。每個月一考試,稱之為月考,成績好的咱們頒發獎學金,成績不好的咱們批評,並且把試卷拿回家,讓他們的額娘阿瑪親自簽字。期末的時候還要召開家長會,總結這半年來的得失。”
“讓這些人統一住在學堂,吃大鍋飯,封閉式管理,個人生活自理,培養他們動手的能力。衣服自己洗,鞋子自己刷,生活必需品由學堂統一發放。”
“皇阿瑪,您也知道,兒子從三歲時就不用宮女伺候,能動手的都自己親自動手。皇阿瑪,按照兒子這樣的水平培養他們,您想想,若是大清了多了無數兒子這樣的人,大清想不繁榮昌盛都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