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上的李如霞蓋著薄被假寐了一會,便不覺得累了。她下車來舒展一下筋骨,遠遠見見解識路回來了,她迎上去說:“我剛才和若雲聯絡了,她只是上呼吸道感染,無大礙,劉品賢和汪德山都離開她回民居去了,她此時正在醫院打點滴,她說今晚她要設宴歡迎你的光臨,你和品賢、德山幾個老朋友聚會在一起實在不容易,今晚要好好慶祝一下。我看時間還早,葡萄種植園就在前邊,我們不妨先看看葡萄種植園,我陪你一起去,不遠,散步就走到了。”
李如霞馬上又補上一句:“主任,你要是累的話,就馬上去民居休息,改日再來看葡萄園。”
“李大姐,你今年八十五了吧,我比你整整年輕二十歲,精力還是挺充沛的,不累。”
李如霞邊走邊說:“主任,你還記得前二十年,你帶領北河鎮的幹部到堯谷來取經,三個發言的群眾代表,除了我和龍蕪以外,還有個發言的小姑娘叫王雨欣的嗎?”
“記得呀,就是那個在開墾葡萄種植園土地中,突然發生了的滑坡,被埋在泥石流下差點犧牲了女孩嗎?”
“對,那個王雨欣,她是王典莊和廖彩雲的女兒,那年把她從土堆裡挖出來就已經窒息了,幸好搶救過來了。如今她就是葡萄園的技術總監。我剛才和她聯絡了,由她來接待你參觀。”
“她的那次發言,我記憶深刻,我還記得她的一個比喻,她把那次為葡萄園的土地改造比喻為堯谷村的一次決定勝負的《淮海戰役》,那是堯谷舉全村之力的一場決戰,場面宏大,艱苦竭蹶,至今難忘。”
“是的,龍一人和王典成為首的村幹部之所以魄力如此之大,是建立在科學決策的基礎之上的,我的大姐李月玥,在解放前就去了法國留學。
她潛心鑽研葡萄酒釀造幾十年,後來成了歐洲著名的釀酒大師,經過她的手,創造出了幾款著名葡萄酒品牌。
改革開放後的祖國,給了她回國效力的機會,他和搞金融的姐夫張慰貽回到堯谷老家,她對生她養她的這片土地懷有深厚感情,她爬坡下坎,把咱堯谷的八溝十六坡走了過無數遍,她採集的土壤水質空氣氣溫各類資料上千份,在國內和法國進行了充分化驗、試驗分析,最後得出了咱堯谷村適宜種植釀酒用葡萄品種和建立葡萄酒釀造工廠的結論。
她撰寫了長達一千一百頁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交給了村委會和黨支部。為了表示她對支援家鄉建設的誠意,她和姐夫捐獻了他們一生的積蓄二十萬法郎,作為堯谷葡萄園土壤改造的啟動基金,姐夫還保證提供建造釀酒廠的融資任務;大姐談好了她所服務的著名葡萄酒釀造廠的合資意向,
大姐本來是希望我小妹若雲領銜葡萄種植,無奈小妹實在離不開她的藥材和石斛大棚種植,大姐就把在河北農大學植保專業的廖彩雲的女兒王雨欣帶到法國的葡萄種植園實習,接著大姐就辭去法國的工作,回來親自籌建葡萄酒釀造廠。
龍一人到縣裡彙報建葡萄酒釀造廠的計劃,王德成縣長親自領著他們去北京找有關專家論證我大姐的研究報告,結果都得到了一致的肯定。
村幹部把前前後後探討的經過向全體村民作了報告,發動村民們民主討論,一是村幹部在村民中具有的號召力,二是大姐他們的行為的感召力,在村民中形成了共識。
改造仙桃溝,建造葡萄種植園的攻堅戰就打響了。
仙桃溝除了野生的毛桃外,全是茂密的荊棘、灌木和雜樹,它們幾千年來盤根錯節的抱團生長,從來沒人動過它們。
地面上的清除本來就很不容易,還要清除扎進土裡的深根就困難多了,不深挖十尺八尺,就休想挖出它們來。
後來有人統計過,村民們只是掘斷的鎬把鍬把就有三千多根,挖出的樹根樹墩供全村燒了三年,為了把溝溝壑壑填平,變成可供今後機械耕作,現代化管理的平整土地,動用土石方800多立方,壘起梯田牆梗累計十六公里長。
為這5000餘畝的葡萄種植園,堯谷村整整花了近三年時間……”
說著說著,李如霞就領著解識路來到葡萄種植園了,聘婷秀雅,風姿卓越的王雨欣等候在路邊,她笑盈盈的快步迎上來,她一面熱情的和謝主任打招呼,一面攙扶著李如霞走進葡萄園。
王雨欣邊走就邊介紹起來了:
解叔叔,我們不僅有佔地五千餘畝左右的葡萄種植園,緊傍種植園,還有一套嚴格按照法國現代標準建立的一座葡萄酒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