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龍一人決定退伍當農民之初,岳父偶爾提到了隱居田園的陶淵明,當時岳父和未婚妻李若雲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而以前對陶淵明一無所知的龍一人沒有發言權,只是默默的聆聽他們的議論,但從此,他就記住了陶淵明這個人。
多少年過去了,當他們隱居山林幾年後,勞作回家的路上,龍一人突然問妻子李若雲:“我向你求婚的那一天,咱們父親要和我談的問題應該多了去了,他老人家卻和我談起了毫不相干的陶淵明,你們父女兩還有那麼多話說,莫非他老人家真有先見之明,那時候他就預見了我們的今天?”
李若雲半開玩笑地說:“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那只是龍一人和李若雲夫妻的私房話,今天的葉西當然無從知道。
此刻,他只是因為看到了李群玉的這首詩,引起了他的思考,他覺得拿這首詩來對照當前龍一人和李若雲的生活,毫不貼切,相去甚遠。他就把那本唐詩放回了書架。
在葉西掩卷遐想之際,假寐的李若雲輕嗽一聲,提醒液體快輸完了。
葉西趕緊過去拔下針頭,結束了點滴。
此刻,李若雲的體溫已經正常,精神好起來了。葉西給她留下三天的口服藥。仔細告訴了李若雲的用量和服用方法,說:“若雲嬸子,我三天過後,一定再來看你。”
“謝謝你,葉醫生,咱們還是先去看看他們把飯做好了沒有吧。”
若雲把藥放進抽屜,就跑去廚房幫忙做飯。葉西也跟了過去。
飯菜基本就緒,李若雲認真的嚐嚐口味,沒有挑出毛病來,大家便一起入座。
葉西長這麼大,還沒吃過今天這般美味的菜餚,雖然父親身為副部級官員,他的有生之年也沒有過這般新鮮的、豐富的山珍宴。
老天卻眷顧龍一人他們,給了他們如此豐厚的回報。
放下筷子,王世英就催葉西去瞻仰烈士陵園,他知道,回村晚了,恐怕會迷路。
在去陵園的路上,龍一人給葉西介紹,前去四五里,有個溫泉谷,大小溫泉池五十多個,最大的有藍場那麼大,最小的就像一個臉盆,和籃球場一般大小的就有七八個,那裡一年四季熱氣蒸騰,附近的幾座山都不結冰雪。過了溫泉谷,再前去十多里就是原始森林了,遮天蔽日的樹木人跡罕至,樹高涵水,那一帶森林裡,泉水溪流有好幾十條。
你看見最北邊摩雲接天的大山了嗎,那是一道保護這一帶的天然屏風,北邊的乾冷空氣被它擋住,南邊的這些溝溝壑壑的暖溼氣流又被它擋了回來。在這一帶,夏天只要有一團雲彩就是一場陣雨。
這裡雨量充沛,冬天也比其他地區的雨雪也豐富得多,所以你嬸子說這裡有一個恰似江南的小氣候環境,這在整個太行山區也恐怕是少有的獨特之地了。
聽了龍一人的介紹,葉西真想留下去探奇探險,可是,支書說不能耽誤,今夜必須回村。
到達墓地,是一排排,一行行漢白玉墓碑,墓碑兩旁,是屹立兩旁的衛兵一般的樹木,墓碑和樹木從山腳一直蔓延到半山,似乎漫無邊際。
屹立的墓碑,屹立的樹木,和大山的氣勢凝聚在一起,宏大的氣場震撼心靈,葉西頭腦裡閃現出電火一般的耀眼光芒。
莊嚴肅穆的氣氛,不由不讓人肅然起敬。
葉西和王世英、龍一人一樣,匍匐在地,梆梆梆地磕了三個響頭,然後才肅立默哀。
龍一人告訴葉西,四二年堯谷西溝那場保衛戰,他所在的團幾乎全部犧牲,參戰部隊共計近700人在那場戰鬥中陣亡,全部都埋藏在這裡了。就是懷著對戰友的深切思念。他才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為戰友打造漢白玉墓碑。他抄下原來木樁墓碑上的姓名和犧牲年月日,重新鐫刻,留有籍貫的,還鐫刻上籍貫。缺少籍貫的,他留下空白,留待今後調查清楚了,再補上。
原來的木樁墓碑,他作為歷史文物妥加保管。
他莊重的對葉西說:“我每刻一字就唸叨他們一次,幾乎筆筆劃劃刻都在我心上”
龍一人的字字句句也就像那鐫刻墓碑的重錘一樣也落在了葉西的心上。
在龍一人和王世英的指點下,僅僅前邊幾排,就發現三個四川籍的烈士:
何天亮,42年七月犧牲,四川平昌縣龍崗鄉人。
王名中,42年七月犧牲,四川大竹縣清河場人。
朱立人,42年三月犧牲,四川儀隴縣馬鞍場人。
喔,他還是朱老總的鄉親……
安葬在這裡的四川老鄉們,你們好呀,我代鄉親們看望你們來了!
葉西在每個鄉親墓前又重新跪拜一次。
葉西想,這些為佑國殺敵而犧牲的英雄們,必將英魂長存,永固青史!
時間不允許久留,葉西只得向烈士陵園告別,和王世英一起回村。
(本章完)
喜歡一枝一葉:望見天梯請大家收藏:()一枝一葉:望見天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