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烏街?夏萱才突然醒過來,是啊,那條街才是最好的地方。
不過那邊可以擺攤嗎?聽那人說是可以的,但都是以小攤位為主,像夏萱她們這樣帶上三輪車的就不多。
"哥你和夏蓓就在這裡吧,我去那邊看看。"
眼見有轉機,夏萱當然是要嘗試。不過她不想太冒險,就叫楊鐵繼續留守。待她探知清楚,再決定是去是留。
很快,連奔帶跑下夏萱來到了雀鳥街。果然這裡才是賣花鳥蟲魚的好地方,與她們一開始的環境氛圍都完全不同的。
聽聽那些人說的話就知道是識寶之人。再望望別人賣的金魚,和她們同一檔次的都快要一塊錢一條。
這次發財了!
不過她沒有立即回去,因為她發現了另一個更好的商機。
差不多每一家店前都會貼出一張紙,上面都是寫著四個大字,"高價收購"。甚至不止店,有些小攤販更是專門來收購的。
雖然說夏萱識得不多,可她在前世時也看過一些書,聽過一些課的。
"以單價來講,零售是最易達到高位的。但如果說的是總收益,就一定是批發。"
在經濟學中也有一個時間收益的說法,就是時間越短,某程度上成本就越低,收益也會越高。
像她們現在擺攤,能五分鐘賣出一條已經是很理想的情況。再者,總數三百條金魚,要多少個五分鐘才可以賣光?
但如果她們能和某一位買家達成協議,以批發的形式出售就簡單直接很多,完全符合"經濟效益"。
立即改變策略,她開始在各水族店中游走。不過她只是看,一直都沒有開口和任何一家說要賣魚的事。
這不是因為她怕,而是眼前的景象令她靈機一動。
按照她原先的想法,捉金魚賣是可以賺錢的,但太耗時間了。所以她並沒長做的打算,最多就運個兩三次,能賺到一點錢就可以了。
可她現在發現這一方面的前景比想象中更好。她是低估這個時代的大眾購買力,更是誤判了花鳥市場的規模性。
所以在這短短的時間,她就想好了新的計劃。她要找一個可以長期合作的買家。
最終,她覺得有五家店是可以考慮的。
不過她選人,別人也會考慮她。其中三家只聽了夏萱的開場白就當場拒絕。一個是覺得夏萱在開玩笑,另外兩家就覺得夏萱沒有這個能力。
真正認真聽完夏萱介紹的,只有兩家。
但也不知夏萱是幸運還是不幸,這兩家店其實是兄弟店,是由兩兄弟分別經營的。他們的關系很好,所以夏萱期望的競價是不會出現的。不過又因為他們是兄弟兩店,店的吸納力相對就會更好。如果是想長期合作,他們是很好的選擇。
不過他們也不是第一天做買賣,自然不會聽了夏萱的片面之辭就作任何決定。
要看到實物才能作準。
終於,夏萱去把楊鐵找來了。水族店兩位老闆,馬家兄弟一見那批金魚後也立即給出了報價。
總共二百七十三條金魚,總值二百元。算是一個皆大歡喜,各得其所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