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家說的都對,無論是做劇組的王,還是做劇組串聯的橋樑,又或是其他的方式去帶領劇組走向成功,這些答案都正確,因為這是你們自己導演風格的選擇。”
“什麼是導演,這個問題的答案本來就很多,也不分對錯,因為這是你們自己選擇要走的路,怎麼走還要看你們自己,但我要說的是,這個問題雖然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但是卻有一個註定錯誤的答案。”
聶唯說完這番話,便使用電腦,在ed大幕上打出了四個字。
“隨波逐流?”很多同學都輕聲念出了這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語。
“我相信這個成語大家都不陌生,隨波逐流,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水流飄蕩,形容沒有堅定立場,缺乏是非判斷,只知道跟隨大流走的意思。”
“而這四個字,也恰恰是導演的大忌。”聶唯說到這裡的時候,表情十分的嚴肅。
隨波逐流,也就是圈內的隨大流,這也是聶唯眼中華夏影視圈最毒瘤的事情,當初港都的電影市場多麼繁榮,號稱東方好萊塢,就是因為太多電影製作公司和導演隨波逐流,結果硬生生的拖垮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到如今,港都的電影只能仰仗大陸市場的鼻息而活,港星也不復當年的風光,除了幾位老牌藝人,新生代的明星當中,聶唯竟然一個都不認識。
曾經風靡大陸的港劇,如今反而成了笑話,也造成了港劇在內地口碑的兩極,那就是一些老港劇被內地一些觀眾奉為經典,可新港劇卻成了粗製濫造的代名詞。
而造成港都電影電視市場落寞的主要原因,就是隨波逐流。
太多的跟風作品導致整個市場的環境缺乏創造力,哪個題材火了大家就跟哪個,而且跟的都很沒有新意。
你拍喜劇火了,那好我也拍喜劇,你叫《喜劇之王》,我就叫《喜劇之皇》,類似種種,在港片最輝煌的年代數不勝數。
大家都只盯著眼前的利益,卻忘了市場的未來的發展。
而那些本來很有才華的導演因為屈服於製作公司,便只能淪為他們賺錢的工具,漸漸失了靈氣,變得匠氣,想要拍出什麼好作品也就很難了。
“導演,就是劇組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你就是要把自己的思想傳達給劇組的每一個人,然後讓他們去執行,去把你的想法變成現實,這就是你要做的工作,如果隨波逐流,它第一個要拿掉的就是你們最珍貴的思想。”
“一個導演沒了自己的思想,就會變成牽線木偶,試問,這樣的導演,能拍出一部好的作品麼?”
現場的氣氛很安靜,再沒有人嘻嘻哈哈了,導演系的那些學生,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凝重沉思的表情,就連其他系的學生,此刻也都笑不出來了,尤其是表演系的,他們作為演員,其實也會面臨類似的問題。
聶唯演講一個小時,快要結束的時候,聶唯在臺上宣佈了一件事兒。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我會在京都和明珠兩地建設五座電影院,這五座電影院不用來放映任何商業電影。”
臺下的學生都愣住了,一是不明白聶唯為什麼和他們講電影院的事兒,難道是炫富?可實在沒必要啊,聶唯很富這是誰都知道的事兒啊,華夏可能已經沒有比他更有錢的人了。
二來則是電影院不放商業電影,難道是藝術院線?
這倒是有可能,其實繁星院線現在也有藝術院線,不多,就十家,分佈在京都、明珠、羊城等十座一二線城市。
這也是全國最大的藝術院線了,畢竟藝術片能走上銀幕的實在是太少了,單單隻放映藝術片肯定是要賠本的,也就是聶唯,才能承擔這份兒損失,不過他也因此在藝術導演的群體中贏得了很好的名聲,畢竟哪怕是藝術導演,也很希望能在電影院裡看到自己的電影上映。
“這五家電影院我想打造成學生院線,說到這裡,我就要先提一下我的另一個計劃。”
“我準備成立一個基金,專門資助那些想要拍電影,卻因為資金問題而沒辦法付諸行動的優秀學生,每年會有一些名額,被學校選中的那些學生可以申請到一定額度的資金,甚至還可以用非常低廉的價格從學校租借裝置,到時候拍攝出來的影片就拿到這五家電影院去放映。”
聶唯話都還沒說完呢,臺下導演系那邊就已經亂套了。
因為這個訊息簡直太過於驚喜,讓他們一時間都有種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