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很快開始了,第一個鏡頭讓聶唯微微皺起眉頭,因為明顯能感覺鏡頭有點抖,而且聶唯看得出來,這不是為了追求真實鏡頭而可以營造的那種都懂,而是持機器的人本身手不太穩的緣故。
第一個鏡頭很不專業,這是聶唯的評價。
不過十五分鐘後,聶唯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評審原意給這部紀錄片投票了,雖然這部紀錄片從拍攝手法到鏡頭構圖都很幼稚,但勝在一點,那是創意十足。
王子沐這位導演沒有單純的去紀錄滬漂人的生活,反而是透過對的方式,選擇了一戶本地人作為紀錄片的主角之一,再選擇一位滬漂作為另一位主角。
本地人是六口之家,生活幸福美滿,男主角有一位不算漂亮但很賢惠的妻子,有一雙兒女,面父母身體健康,活的也都很開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相較,王子沐選擇的另一位滬漂過得是另一種日子,他在紀錄片用了幾個段落做出了較。
像是第一小段,開篇拿著攝影機的人問向本地的那位男主角和滬漂,什麼是家。
“家是房,有房才有家。”明珠本地的那位男主角笑著回答道,而另一位主角滬漂給出的答案也是類似相同的。
不過答案雖然相同,但是兩人回答的語氣卻非常不同。
本地人回答的語氣是理所當然,而滬漂回答的話卻帶著一絲渴望不及。
然後這個小段落,還夾雜了很多明珠市房產價格的資料和滬漂的平日收入,透過這樣的較,滬漂想要在明珠市擁有一套房有多難立刻展現了出來,而觀眾也立刻能體會到滬漂最開始那回答渴望不及的緣故是什麼。
第二段一樣,還是問什麼是家。
給出的答案也類似相同,有家人的地方是家。
而內容和第一段如出一轍,依舊是強烈的對,隨後的第三段第四段同樣如此。
整部紀錄片一共一小時零三分分成四段,聶唯一直看到最後,必須承認,這個王子沐很會用鏡頭調動人的情緒,透過這樣強烈的對,這部紀錄片如果經過宣傳,必然會引起很多滬漂甚至北漂、廣漂的共鳴。
但缺點也不是沒有,正因為導演為了追求對強烈,所以兩個主角的生活選擇太過極端,這一點顯得太刻意了。
但瑕不掩瑜,這同樣是一部極好的紀錄片。
兩部作品看完,聶唯也在躊躇,王默的《土地》勝在四平八穩,換做武林高手,必然是那種道家、佛家之類的傳人,功夫都是按部班的練,基礎相當紮實。
而王子沐的《漂泊的人》則是類似邪道傳人,什麼功夫好用用什麼,喜歡劍走偏鋒。
把兩部作品放在一起,論綜合質量,無疑王默更勝一籌,但這麼淘汰王子沐的《漂泊的人》,聶唯又有些捨不得。
“我幹嘛這麼為難自己,又不是最終獲獎。”聶唯忽然一笑,臉糾結的表情消失不見了。
他是想明白了,既然兩部作品都和優秀,幹嘛不一起留在下一輪較量,反正只是入圍名單而已,多一位又不是什麼大事兒。
尤其是這個王子沐,聶唯很想要很這位小夥子一次機會。
聶唯除了放映室,很快回到了會議室,在場的評審沒有一個離開的,全都在等著聶唯的結果。
“我宣佈,兩部作品同時入選。”聶唯進屋之後,沒有玩什麼懸念,直接宣佈道。
這個決定讓五十位評審譁然一片,但他們議論歸議論,卻沒有一個質疑的,正如聶唯所猜想的那樣,這只是個入圍名單,又不是最終獲獎歸屬,大家不會有多少的意義,現在眾人議論的也都是結果出乎了眾人預料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