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意外之喜也讓美國的院線商們再度調整了《火星救援》的排片率,雖然只是微微上調,但是也比原定的上映銀幕數多出了近百塊。
看似和原本上映的四千塊銀幕相比並不算多,但對於立志要爭取首日票房冠軍的《火星救援》來講,哪怕多出一塊銀幕來,都是多一分勝算。
美國的六月一日比華夏晚了大半天,但是卻也沒耽擱了美國觀眾的期待,當影院開啟大門的一刻,外面已經站著不少排隊的觀眾。
《火星救援》這部在年度電影期待榜上異軍突起的電影,很顯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
除了觀眾之外,很多影院門口還聚集了不少的記者,網上《火星救援》所引發的爭論顯然是媒體關注的,他們最喜歡的就是這些有爭議的話題,尤其這部電影的導演還是一位華夏人,而且還是一位超級富豪,聶唯在這些記者的眼中簡直就是一座金光閃爍的寶藏,有太多的東西值得他們去挖掘報道。
兩個半小時過後,第一批觀眾走出了放映廳,此時在外早就等候多時的記者也連忙抓住機會上千採訪這些看過電影的觀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請問您看過了《火星救援》,覺得這部電影怎麼樣?符合你的期待麼?”
“no!”觀眾第一聲no,讓採訪的記者差點沒有瞬間高潮,他們最期待的自然就是衝突,而衝突的發生自然就是要有觀眾站出來對著電影唱反調才可以。
採訪的記者顯然也沒有料到自己這麼‘走運’,採訪的第一個觀眾竟然就是對電影不滿意的,甚至他已經開始展開聯想,是不是聶唯這一次的執導水準大跌,電影拍得太爛呢,想到這,這位記者都忍不住偷笑,那樣的話可真的是太好了。
不過下一秒,他臉上還沒浮起的笑容瞬間變成了驚愕。
“這部電影遠遠的超過了我的期待,他是我近幾年看過最棒的太空題材的電影,它甚至改變了我對那些宇航員的印象,他們是偉大的!”
這位觀眾興奮的說完之後,留下目瞪口呆的記者瀟灑的走了。
“hey,兄弟現在可不是愣神的時候,繼續你的工作啊。”一旁扛著攝像機的記者看到同事還在那裡發呆的樣子,有些不滿的提醒道。
“抱歉,抱歉。”回過神的記者連忙道歉,然後帶著一絲驚訝,繼續採訪下去。
十多分鐘後,完成了近十名路人的簡短採訪後,這位記者終於認清了一個事實,聶唯的電影顯然沒有像他想象中的那幫大失水準,反而似乎又有了進步。
去年的《刺客聯盟》雖然口碑很好,但是一部分女性還有一些大齡的男性對於這部電影其實並不感冒,它只是吸引了一些追求刺激的年輕人。
但是這部《火星救援》卻不同,記者採訪的十來位觀眾,幾乎涵蓋了所有年齡層,而且性別也做了區分,甚至這位記者還很有心的專門挑了一些看上去身份就不同的人來做採訪。
無論是代表中產階級,還是普通民眾,甚至是一些看上去就不太富裕的人,他們對這部電影都表示了喜歡。
而從十六歲的少年人,到四十五歲的大叔阿姨,也同樣都覺得這部電影很有趣。
雖然他們的喜歡的點並不相同,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給了這部電影不錯的評分,至少都是一個優秀,換成成績那就是a。
其實這位記者的採訪顯得很多餘,僅僅半天時間,在影評網站上,就已經有近萬名看過電影的觀眾投票並評價。
而其初始分直接高達9.6,雖然一天過去了,分數下滑到了9.4,但這個評分也依舊是今年上映的所有電影中口碑最佳的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激勵,就像是馬克最後說的那樣,當你解決了眼前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只要你解決的足夠多,成功就會出現,為了成功,我決定振作起來。”
“這部電影從頭到尾沒有任何的陰謀詭計,也沒有什麼蠅營狗苟的破事,它就是用那麼一個故事,然後告訴我們很多的道理。”
“主角馬克樂觀、勇敢、自信,雖然他是一位華夏人,但是在他的身上,我卻看到了屬於我們美國人的高貴品質,就像是電影裡我們的宇航中心原意無償資助華夏的宇航中心援助馬克一樣,這就是我們美國的偉大!”
“我還能說什麼呢,本來看過預告片,我以為馬克在火星上會如何的痛苦,但實際導演卻把整個故事拍的十分輕鬆,當馬克冒著煙出現在鏡頭的時候,我甚至忍不住噴出了我嘴裡剛準備嚥下去的可樂,最後提一句,謝謝那個橋段,因禍得福,我現在似乎終於有了一個女朋友了。”
“這部電影讓我們知道了人類面對大自然的渺小,同時又告訴了我們人類面對困難能夠勇往直前時所爆發的能量有多大,我們的先輩就是擁有著這樣的精神,才會讓人類的文明進步到今天這個地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