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此時此刻大部分觀眾的心思都還在為宇航中心主管的拒絕而生氣著。
“這個主管死腦筋啊,剛才那個主任說的才對,這件事兒就該讓飛船上的科考隊員們做決定才對。”
“最討厭這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人了,簡直就是尸位素餐。”
“按這個主管說的,還弄那麼多計劃幹嘛,反正到時候馬克肯定餓死了,大家洗洗睡了得了。”
對於這個不斷阻撓救援的主管,絕大部分觀眾是很不爽的。
但是同樣也有一小部分人是認同主管做法的。
“在一和六的抉擇中,我可能會選擇六啊。”
“這個主管的選擇有什麼錯,我覺得這才是最理智的,畢竟那些專家也說了,這個理論上的行動是有危險的,憑什麼讓本來沒什麼危險的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別人?”
“我還是支援這位主管的想法,不過我知道電影肯定不會這麼演。”
就如同某位觀眾所猜的一樣,這位天文動力學的專家提出來的建議,被有心人傳給了天宮號上的科考人員,在他們的投票後,一致決定回去救馬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為馬克連續倒黴而壓抑無比的觀眾們,此刻也終於鬆了口氣。
馬克最終在經歷了重重困難之後,被科考隊重新救回了飛船,故事到此也臨近了尾聲,觀眾們在前中期時,還會相互小聲討論,可是看到最後,隨著劇情越發的緊張,觀眾的討論聲早就已經不見了。
放映廳內只是偶爾會傳來觀眾的驚呼,那必然是在馬克遇到了危險的時候,不過一切隨著馬克回到了地球,觀眾們也終於可以放下懸了兩個多小時的心,露出輕鬆的笑容。
隨著片尾輕鬆的音樂響起,觀眾們並沒有離席,因為他們已經熟悉了聶唯的導演風格,片尾是必定有彩蛋存在的。
果不其然,隨著幾段字幕過後,彩蛋在萬眾期待中出現了。
先是那位宇航中心一直堅持救馬克的主任上臺發言,華夏要再一次舉行火星的載人科考計劃,當記者提問這一次的計劃和之前有什麼不同的時候,這位主任風趣的回答道:“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如果非要說有的話,我希望這一回我的隊員能夠同一時間回到地球。”
影院內響起了一片輕笑聲,剛看過電影的觀眾顯然都知道這位主任為何會這麼說。
還有科考隊的幾位隊員的日常生活,開飛船的小哥成為了前輩,帶著一群新學員重新飛向火星。
科考隊裡的電腦專家和化學專家在上一次的行動中互相產生了好感,正片沒有進一步介紹,但是在彩蛋中,兩個人甚至都已經有了一對雙胞胎。
還有被馬克吐槽音樂品味很‘差’的科考隊長,這一回終於換了音樂,而且還是聶唯那首經典的《eareng》。
更好笑的是,範彬彬飾演的科研隊長拿著手機問馬克‘這首歌也很難聽麼?’的時候,觀眾又都忍不住笑出了聲。
最後主角馬克的彩蛋當然也沒有拉下,他去了大學演講。
“我覺得就像是人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甚至又時還會屋漏偏逢連夜雨,而我們這時候要做的不是就這麼接受了,那樣你的人生就完了。”
“我們需要的是努力,你要覺得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我們解決一個問題,再解決一個問題,不要被問題所擊倒,而是擊倒這些問題,而當我們解決了足夠多的問題,你就成功了,就比如我從火星迴到了地球。”
講臺上的馬克彷彿一位看淡人生的老者,用平靜的語氣講述著自己的感悟,伴隨著話音落地,現場掌聲也隨之響起。
而且不止是銀幕內那些鼓掌的學生,還包括了在看電影的一些觀眾。
馬克的這番到底看似簡單,很多人都懂,但是剛剛看過電影的人,卻能深深體會到馬克說出這番話時內心的感受。
與此同時,他們也同樣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