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梁穎迷迷糊糊回到寢室,臉色上殘留著一份不敢置信,但更多的則是一種抑制不住的欣喜。
此刻的她滿腦子迴盪著的都是聶唯剛才說的那番話。
“你的唱功很好,形象也很好,我們公司目前在女歌手這方面很薄弱,希望你能來做一個補充。”
“對於你的規劃現在無法細說,但我保證會給你一個很好的未來。”
“簽約的事情我們現在可以談,但是希望不要透露出去,編導那邊你不用擔心,我們希望你能在節目中走的更遠,這一屆超女整體內,你的素質是最高的,完全可以進入前三名。”
聶唯說話很有力度,不拖泥帶水,每一句都直指張梁穎的內心,而且讓人感到很有誠信。
也難怪,人家那麼大的腕兒需要過來騙自己一個新人麼,雖說現在超女人氣高到不可思議,但張梁穎看的很明白,這也就是一兩年的事兒,過了這一兩年,超女就是過去式了,而且還很有可能變成一個枷鎖,她可不會沉浸在這樣的人氣中迷失,她要的是像王霏、那英、張慧妹那種能夠一直屹立歌壇的明星之路。
如果讓聶唯知道她的想法,一定會對她豎起大拇指,這姑娘的清醒和野心非常贊。
因為聶唯的一番話,現在張梁穎已經開始期待起自己加入華藝後的生活了,而作為她的室友黃雅麗都發現她的不對頭了,就是整個人雖然看上去沒什麼,就是感覺很亢奮,做什麼事情也比平日裡更加的積極。
不過小姑娘對於室友的改變是喜聞樂見,連屋子都不用自己收拾了,真好。
就在一位十六歲的少女一邊幻想著自己的歌手夢,一邊還在為不用打掃衛生而沾沾自喜的時候,聶唯這邊卻已經接到了寶島金曲獎的請柬。
就在前不久,寶島金曲獎公佈了入圍名單,ins毫無懸念的入圍了最佳組合獎,於此同時,tins的專輯《barbarbar》也入圍了最佳專輯獎。
聶唯並沒有入圍,但他是ins專輯的主製作人,所以金馬獎也給他發了邀請函,而且隱含的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聶唯還能夠成為頒獎嘉賓,而且一定會安排一個有分量的獎項。
拿著邀請函,聶唯正在考慮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呢。
“還是去吧。”倒是羅凱心下第一個想法就是攛掇聶唯去參加金曲獎,而且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現在港都的金曲獎落寞了,寶島的金曲獎顯然是兩岸三地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大獎,邀你做頒獎嘉賓沒問題的,完全可以匹配你在音樂圈的地位,互相增進影響力,是一件雙贏的事兒,而且我覺得他們很可能是想讓你頒發最佳組合獎,ins是很有希望拿著個獎的,到時候師父頒給徒弟,顯然也是個佳話。”
羅凱的猜測和聶唯想的差不多,他覺得金曲獎多半找自己是去頒發‘最佳組合’這個獎項,ins在過去一年間取得的成績堪稱完美,雖然她的競爭對手都很不錯,但這個獎不發給ins,怕是許多粉絲都要跟著喊黑幕了。
“那就幫我同意了吧,反正那時候戲也應該拍完了。”聶唯點頭答應了下來。
“那好,我這就去聯絡金曲獎主辦方和贊助商。”羅凱開心的說道,金曲獎最近幾年的影響力越來越高,聶唯願意參與他是樂見其成的,就像他說的,這完全就是一件雙贏的事兒。
這件事兒交給羅凱去辦完全沒有問題,贊助商們得到訊息後也十分高興,畢竟聶唯每一次出現在紅毯上都是時尚話題的引導者,因為聶唯,他們的市場份額在亞洲都有了很明顯的上升,尤其這一次還是金曲獎這樣的大舞臺,他們自然樂得聶唯參與進去。
同時這幫贊助商也為能夠簽下聶唯而暗自得意,畢竟這種跨界藝人,而且每一行都做的很優秀的藝人真的是太少了,籤一個聶唯,創造出來的價值簡直比簽下幾個一線明星都要來的值,而且是超值。
金曲獎的紅毯和頒獎典禮對聶唯只是一個行程,很快他就把精神集中到了拍攝上。
《神鵰俠侶》拍攝進度是很快的,到現在為止已經完成了超過百分之六十的戲份,預計再有一個月就能結束,算上剪輯和審查,說不定今年秋末冬出就能看到這部電視劇。
今年江浙的天氣不錯,二十四五度正合適,不熱人也不凍人,等到熱的時候戲份也差不多要結束了,可以說楊蜜趕了個好時候進劇組。
而這個丫頭進劇組,還給聶唯憑添了一個身份,那就是家教。
沒錯,休息的時候,聶唯還多出一個責任,那就是輔導楊蜜的高中功課。
提起這個就不得不說這丫頭的藝考成績了,按照這姑娘的說法,她就是這一屆的頭名,深受老師們的喜愛,聶唯信了前半句,也難怪,這也是個四五歲就開始演戲的小戲骨,還當過模特,更是簽了公司受過專業的培訓,這樣的孩子自然要比那些‘白紙’強的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後半句‘深受老師喜愛’這話,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像這樣從小就演戲的,一般都已經形成自己的一些套路了,相比較白紙,這些套路看這是比‘白紙’強,但有很多方法也都是錯誤的,老師要幫這樣的孩子糾正無疑要多費一些力氣,更何況還不一定有效果。
當然也有老師喜歡這樣有基礎經驗的,覺得教起來容易,何況楊蜜看上去也不像很蠢的樣子,姑且就當她第二段話說的是真的吧。
藝考妥了,剩下的自然就是文化課了。
楊蜜的文化課成績其實很不錯,哪怕不考藝校,考個本科也完全沒有問題,不過這姑娘目前的偶像是趙微,倒不是喜歡《還珠格格》小燕子,而是趙微京電女狀元的身份,她也想以‘雙狀元’的身份走進校園。
所以哪怕拍戲,她也是手不離書,成為了劇組一個相當另類的存在,很多人拍了一輩子估計都看不到同組的演員會每天拿著《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或是《黃岡試卷》之類的做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