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逼宮造反,賈家正在慶幸逃過一劫的時候,司徒砍也在慶幸因為太子的逼宮造反,他老孃那段選男妾的流言倒是壓了下去。
感謝太子吧,要不是他,全天下都得知道他那啥了。
想到這裡,司徒砍還特意讓身邊的侍人去寄養他侄女的秦家送了些金銀和布匹。
司徒砍這些東西送的很及時,太子一倒,太子全家又都去了平安州,秦家這邊還擔心因為養了太子私生女而受到連累,正在想辦法對秦可卿做些人道毀滅的事。
然後司徒砍的東西就送到了,蠢蠢欲動的秦業一下子就不敢有旁的心思了。就連想要毀婚的賈家也都持著觀望的態度。
司徒砍給侄女送東西這事並不隱秘,當今與其他的皇子很快就知道了。當今從來沒有將司徒砍列入皇位繼承人的名單裡。他這樣的舉動,換成了旁人那就是居心不良,沽名釣譽。但司徒砍做來,在當今心裡成了孝悌純良,於是直接對司徒砍大封特賞。
本來吧,一般的皇子都是成親後才會封郡王的,但司徒砍的情況有些特殊,當今也不是沒有聽說過陳妃要給大兒子選幾個讀書人‘做伴’的事,於是心疼兒子的當今直接大筆一揮破例給兒子提了郡王的位份。
之後其他皇子見了,也連忙收拾了東西都給秦可卿送去。可惜那些皇子在當今這裡卻並未留下好念想。
不過不管怎麼說,無心插柳柳成蔭,倒是給了秦可卿一份安逸的童年生活。
太子留給秦可卿的教養嬤嬤以及一些保護和侍候的人到是都收斂了其他心思,再沒想著跑路的舉動,這些人跟著秦可卿嫁到寧國府,也算是太子這個亡父對秦可卿最後的庇佑了。
像是原著中,只有兩個小丫頭在身邊的事情,再不會發生了。
哪怕太子不在了,就沖著這些叔伯送來的金銀等物,秦可卿這裡也能稱起一個皇家女的標配來。
更何況,人家還有一些沒見過的家人在平安州呢,說不定明朝時祖父越過兒子將皇位給了孫子的事又重演了呢。
這些事情,呆在榮國府內宅的元姐兒知道的有限,不過司徒砍封了郡王,每個月給她的封口費卻是多了不少。沖著這些銀票,元姐兒都特希望司徒砍早日成為親王。
就在元姐兒美滋滋的數著銀票的時候,司徒砍每個月都去法源寺的事情還是被人精們知道了。
等知道了司徒砍那雖然隱秘但還還是被人察覺出不對的行程後,眾人便又地毯似的查了那個法源寺所有的香客。然後這一查就將元姐兒的行蹤查了出來。
只是司徒砍那畏女症在前,眾人又覺得他不可能是來見元姐兒的。要知道元姐兒的年紀生生比司徒砍小了六.七歲呢。、
除了最不可能的理由外,難道是司徒砍也想學學太子是如何眼瞎的?
在察覺自己被跟蹤後,司徒砍雖然在那個月的初一還是抬腳去了法源寺,但鬼使神差的讓他並沒有去他與元姐兒見面的那個梅林。
他只圍著法源寺中院的一口口井轉了一圈,之後打了一壺井水去了他早前定下的禪房煮了壺茶,喝完就走了。
全程做下來,彷彿他來這裡就是為了喝口井水煮出來的茶似的,看得人一陣迷茫。
然而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的司徒砍去不知道,那口井,是專門給求子的婦人或是求子夫婦飲用的......
於是關於司徒砍的那些流言又一次傳得沸沸揚揚。
每個月跑到寺廟裡去喝求子井水,這得多著急,才能幹出這種喪心病狂的事呀。
反正司徒砍的這個舉動,整個皇室都驚住了。尤其是司徒砍的親娘陳妃當天聽到這個則流言的時候就病了。
我的兒呀,你咋就這麼苦命呀~
當今也是心疼這個兒子的。
好好的兒子,怎麼從小就這麼坎坷,難道真是名字沒起好?
當今在考慮要不要放棄面子,給兒子改個名字的時候,其他皇子仍然在不留餘力的幫司徒砍賣命宣傳著。
等到這條流言順利傳到榮國府的時候,賈母看一眼元姐兒,長嘆了一口氣。
還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