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往海上市之前,安易來到了自己曾經居住的城市。
之前在於朱曉迪的交流中他知道了,自己的城市竟然算是我國啤酒裝置的中心城市。
之所以啤酒裝置會發達,也是因為曾經這座城市有著很濃厚的啤酒工業。
安易還了解到,城市中大學中,有許多學校都設立了發酵專業,啤酒的釀酒技術在這座城市也很發達。
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自己曾經居住的城市中,並沒有什麼像樣的酒館。
雖然酒館數量不算少,但專門的精釀酒館中大多數都是以進口的精品啤酒為主。
自己釀酒的酒館中,多數以普通的大眾啤酒為賣點,根本不會與精釀扯上關係。
造成這樣的狀況的主要因素,還是以城市的人口結構與消費習慣有關。
有著優秀的釀酒技術和優秀的裝置製造,但沒有優秀的精釀品牌,確實有些可惜。
但如今的安易已經不再居住在這裡,雖然他的前半生都是在這裡度過,這裡也算是他的故鄉。
但這裡給他留下的都是令人難過的回憶,他已經不想再回想起那些。
根據朱曉迪的指示,安易來到了一個啤酒技術機構。
所謂啤酒技術機構,就是專門研究啤酒的技術,用最好的技術去釀造啤酒。
他們使用自己釀造的啤酒獲得了多次世界啤酒大賽的金獎。
但他們不售賣這些啤酒,而是將啤酒的配方和技術出售給想要的精釀品牌,授權他們生產。
得知安易來自落夕鎮,並且有一個酒廠後,對方很友好的接待了安易。
這個機構在一個曾經的老啤酒廠改造的園區內。
園區裡豎立著數個十多米高的巨大發酵罐,雖然因為老酒廠搬遷,這些發酵罐已經不再使用。
但是這樣的場景並不多見,與朱曉迪那個移動房子就能裝下的釀酒工坊相比,這樣的規模是工坊完全無法比擬的。
機構的釀酒車間在園區深處,負責人帶領安易參觀了那個車間。
讓安易感到驚奇的是,這裡的佈局與裝置,同自己的酒坊幾乎相同。
目前園區的酒坊內有五六款啤酒,負責人拿出幾個大的玻璃量杯每樣接出一些,帶領安易來到二樓的品嚐室。
給安易嘗的第一款酒叫做“青稞艾爾”,使用高原青稞釀造,曾獲得國際金獎。
第二款酒叫做“麻椒啤酒”,在釀造的過程中新增麻椒作為增味。
剩下的幾款啤酒包括德式小麥、蘋果西打、皮爾森等非常基礎的酒款。
但這一路嘗下來,安易明顯覺得雖然這個機構提供的大部分都是基礎酒款,但酒的味道與那些小型酒廠明顯高一個檔次。
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機構可以輸出技術,正是這些看似簡單的基礎酒款,才是顯示出真實力的地方。
這種實力的差別就像是安易釀的酒與朱曉迪釀的酒那種味道的差別。
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原料,但味道就是不同。
在得知這個機構也可以出售啤酒後,安易留下了對方的聯絡方式以作備用。
晚上,安易帶著米楊逛了逛自己以前常去的幾個餐館,吃了一些小吃和美食。
隨後安易約了自己的朋友,米楊則要自己逛一逛當地的酒館。
雖然安易越來越無法適應社交,但回到自己的城市,總要和朋友聚一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