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其最早文星加坡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明朝把新加坡稱作淡馬錫。
星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半島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是歐亞之間往來船隻的重要停泊港口,控制著馬六甲海峽,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從明代開始,大量的華夏人遷居新加坡,在當地繁衍生息,人口占星加坡75以上,為開拓當地流汗流血,但從來都是處在一個被屠殺被掠奪的地位。
自從華夏帝國強勢崛起,當地飽受苦難的華夏人都盼望著強大的華夏大軍進駐星加坡,將星加坡收入華夏帝國的懷抱內。
英吉利人為了壓住華夏人,最近一年來,不停地遷入南洋的土著人,並且大力加強監控華夏人,在土著人與華夏人的糾紛中極力壓制歧視華夏人,使得華夏人更是盼望著祖國派出大軍前來拯救他們。
但是前幾天,歐洲、米國、倭國組織了號稱“人類史上最強大的艦隊”,將遠征的矛頭對準華夏人,土著人的氣焰立即囂張起來,竟然向星加坡人數佔絕對優勢的華夏人發起挑戰。
當地的治安迅速惡化,土著人與華夏人之間的街頭鬥毆打架事件大幅度飆升,而英吉利海峽殖民地對此隻眼開隻眼閉,警察並故意偏袒土著,並且大肆解僱華夏籍警察,使得星加坡華夏人處於非常不利地位。
星加坡華夏人處於危急之中的訊息,透過情報部的無線電報傳送到華夏軍中。
華夏軍的鄭定邦、耿火焱,空軍的杜力高,都與星加坡有極大的淵源,在胡震創業之初,跟著胡震在星加坡停留了一段時間,將星加坡作為一個臨時的基地,獲得了當地華夏人的大力支援,現在他們聽說星加坡的華夏人危急,恨不得立即飛兵南下奪取星加坡。
楊用霖知道他們的心焦的事情,便建議道:“納土納的戰事已經不足懼了,我建議由我來負責指揮納土納攻略收尾工作,艦隊和空軍的主力就直接南下星加坡及馬六甲海峽吧!”
鄭定邦當即表示同意:“好,這事情就這樣安排!”
從納土納群島到星加坡的距離五百多公里,一般的船舶就算以經濟航速航行,最多一天一夜的時間便可趕到星加坡了。
華夏軍以繳獲的十七艘聯軍艦艇為先導,偽裝聯軍艦艇回撤的艦艇,滿載一萬多名華夏軍戰士,疾速南下。
華夏曆4592年,西元1895年,陽曆3月19日凌晨三時,華夏軍艦隊先導艦隻出現在星加坡海域。
在艦艇上了望的人員看到星加坡城冒起了沖天的火光,並能聽到不時傳來槍炮聲、喊殺聲。
不管星加坡城內發生了什麼事情,華夏人必然受到極大的波及,傷亡損失財產肯定少不了的了。
這讓大家都大吃一驚,要趕緊加快航速向星加坡碼頭衝去。
但負責指揮偷襲登陸行動的耿火焱卻要求大家不得因慌亂出錯,不要讓敵人起了疑心,導致偷襲行動失敗。
華夏軍控制的艦隻終於靠近了碼頭,並按照俘虜人員供述的燈光旗語訊號,向碼頭方向傳送出去。
英吉利守軍見燈光旗語訊號完全正確,並使用探照燈照射,看清楚了確實是聯軍的艦艇,也沒有起疑心,直接將其放進了碼頭區。
因為這些英吉利守軍的心目中,強大的聯軍艦隊絕對不可能會敗給華夏軍的,雖然這兩天與聯合艦隊的無線電訊號不通,那也沒影響他們的判斷,過去幾百年來,這連有線電報都沒有,大英吉利帝國還不是一樣稱霸全球的海洋!
在碼頭守軍懶洋洋的指引下,有六艘運輸船幾乎同時靠向碼頭。
這六艘運輸船由華夏軍最優秀的駕駛人員押著熟悉星加坡碼頭港區的俘虜操縱,緩緩地靠上了碼頭的棧橋。
雖然港區守軍沒有警惕,但船上的華夏軍戰士們,都知道,這港區裡是受到敵人炮火包圍的,如果敵人一旦發現情況有異,會立即以重炮封鎖整個港區碼頭,那大家死不足惜,但皇帝要偷襲奪取星加坡的計劃就會受挫了。
大家小心臟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六艘運輸船都停靠碼頭了,守軍都沒有任何可疑的動作,在碼頭昏暗的燈光中,只見碼頭棧橋上只有幾個哨兵黑影在晃盪著。
很快,六艘運輸船走出密密麻麻的人群,都是一些聯軍押著衣衫不整的苦力,搬抬著什麼,走向碼頭港區。
碼頭的崗哨士兵沒有看清是什麼東西,走上前詢問,但想不到卻被人群包圍起來,沒發出一聲聲響,便被幹掉在人群中。
人群象洪水一樣向碼頭區外漫去,所到之處,接連幾個哨兵都是被人群無聲無息地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