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艦隊數次延遲東進,這使得鄂軍艦隊官兵上下群情激憤,而倭國艦隊更是心憂家國,所有官兵都盼望著,趕快回到遠東去與華夏帝國主義作戰,拯救災難深重的倭國人民。
鄂倭艦隊很多官兵都說:“鄂倭艦隊已有十七艘戰列艦,而華夏軍只有十三艘戰列艦,就算加上造船廠了緊急完工的兩三艘戰列艦,數量也絕不會超過十七艘,根本就不是鄂倭艦隊的對手,不知為什麼要怕這華夏軍呢?”
鄂倭聯合艦隊司令馬卡洛夫中將、副司令山本權兵衛中將,本來對於鄂倭艦隊單獨東進是心有疑慮的,但迫於群情激憤,只好同意鄂倭艦隊離開蘇伊士運河開始東進。
但在東進途中,為了爭取時間等待八國聯軍趕上來會合,馬卡洛夫、山本權兵衛故意要艦隊放慢航速,並且多次以舉行聯合演習為名,走了一些回頭路,使得艦隊向前進的航速還不及平時的一半。
但就算是這樣,鄂倭艦隊還是一步步向印度洋東部前進,並慢慢地橫渡了印度洋,進入了安達曼群島。
馬卡洛夫、山本權兵衛命令艦隊無線電臺拼命地向八國聯軍艦隊呼叫,但無奈英吉利帝國提供給鄂倭艦隊無線電臺,有效距離不過三百公里,損壞了好些備用件了,電臺裡還是死一般沉寂。
馬卡洛夫乾脆命令以要在安達曼群島補充淡水、食物為藉口,要求全艦隊停下來。
但在安達曼群島停了四五天了,雖然在印度的有線電報系統中得知,八國聯軍已經離開蘇伊士運河東進的訊息,但無線電報就是無法與八國聯軍艦隊聯絡上。
那些深受航海之苦的鄂倭艦隊年輕官兵,到了此時,終於受不了,紛紛跑到司令的旗艦上去請示,聲淚俱下地要求立即司令官立即下令東進與萬惡的華夏帝國主義決戰。
謹慎有餘的馬卡洛夫、山本權兵衛被基層官兵們指責為膽小如鼠、畏敵如虎,就是連一些中層軍官對此也頗有微詞。
被糾纏得沒了辦法,馬卡洛夫、山本權兵衛只好同意沿著安達曼群島、英吉利殖民地沿岸慢慢地向馬六甲海峽口外逼近。
按照一般的航程速度,一般情況下,鄂倭聯合艦隊及其八國聯軍艦隊在西元1895年一月中旬就可以到達馬六甲海峽,但由於胡震的佈局,導致鄂倭艦隊到了三月上旬才趕到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入口,而八國聯軍艦隊還落在後面呢。
不過這鄂倭艦隊總算到了馬六甲,鄂羅斯和倭國的艦隊官兵們都開始既緊張又興奮。
龐大的艦隊,艦隻與艦隻之間的距離拉得非常遠,從外面看去,海面上黑壓壓的都是懸掛著鄂羅斯、倭國旗幟的艦艇,讓鄂倭兩國人員頓時信心十足起來,將多日來的疲累拋到一邊去了。
但是,他們的災難從艦隊進入馬六甲那一刻就開始了。
突然,走在艦隊前面的鄂軍旗艦亞歷山大三世皇帝號艦艏右側響起了猛烈的爆炸聲,一道巨大的水柱沖天而起。
戰列艦的表面上的裝甲非常強大,其要害部位可以抵禦住與其艦上主炮口徑相同的305毫米口徑重炮彈的轟擊,但是,水下裝甲卻相對比較薄弱,根本不堪水雷爆炸的雷霆一擊。
鄂軍還在驚愕中還沒回過神來,僅僅幾分鐘時間,亞歷山大三世皇帝號底艙穿開一個兩米多的大洞口,一下子湧進了上千噸的海水,巨大的艦體迅速向右側傾斜。
這不用艦隊司令馬卡洛夫吩咐,經驗豐富的艦長就立即下令:“立即向左側水密艙注水,維持艦體平衡,輪機減速降低航速!”
亞歷山大三世皇帝號有三千多噸的儲備浮力,同時湧進兩千噸海水,完全沒有問題,爆炸之後十分鐘之後,似乎形勢得到控制了。
但是,速度已將降到不足八節的亞歷山大三世皇帝號左側被不知從哪裡漂來的水雷輕輕地粘上來,再次發生了猛烈的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