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江東地區交戰區域,十九萬鄂軍被統一被編為遠東方面軍第一集團軍,集團軍司令是戈羅戴科夫,集團軍副司令是格里布斯基。
這兩個人可謂是難兄難弟,先是驕傲大意,卻被華夏軍江東師胖揍一頓,損失幾萬人馬,被沙皇太子直接罵為“笨蛋”,如果是鄂羅斯帝國的歐洲部分靠近莫斯科的國土上,兩人沒準就被送上絞刑架了。
幸好,這兩人對遠東的情況非常熟悉,這在鄂羅斯官僚體系中算是不多的遠東通,雖然已經失去沙皇的信任,但方面軍阿列克賽耶夫的建議下,他們被繼續留任戴罪立功,分別擔任集團軍正副司令,指揮對江東地區的進攻。
這一對難兄難弟幾乎抽空了阿穆爾省區的預備役壯丁,兵力已經達到了十九萬人,但對於江東地區的進攻卻非常不順利,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江東師打得屍橫遍野。
接到鄂羅斯帝國沙皇頒佈對華夏帝國全面宣戰的聖旨後,戈羅戴科夫高興地跳了起來,對格里布斯基說:“太好了,我們可以毫無顧忌的放開手腳大打一場了!”
“我們立即兵分兩路衝進華夏帝國境內,從側後包圍江東地區,將這支可惡的黃種人軍隊消滅了,然後全軍向西南方面推進,讓士兵們都發一點財!”格里布斯基的眼睛裡都放出了光來,他部下不知有多少人向他提出來,要衝進華夏帝國境內燒殺擄掠,以提升士氣,這次全面宣戰了,就是宣佈他們可以衝進華夏國土內公開搶劫了。
戈羅戴科夫和格里布斯基一番鼓搗,終於弄出一個對江東地區左右迂迴、分進合擊的作戰計劃。
按照這個作戰計劃,渡過黑龍江向華夏軍控制區域內迂迴包抄江東地區的兩支鄂軍部隊,分別是:
黑龍江左支隊,兵力三萬七千人,由鄂軍步兵中將扎蘇利奇率領,在江東地區的南側強渡黑龍江,衝進華夏軍實際控制區。
黑龍江右支隊,兵力三萬四千人,由集團軍副司令格里布斯基親自率領,在江東地區的北側強渡黑龍江包抄江東地區的側後。
這兩支部隊,人數差不多,但卻有一個重大的區別,左支隊主要兵力是步兵,右支隊主要是騎兵。
格里布斯基在這個計劃中,故意留了一個私心:騎兵部隊的行軍速度快,可以對敵人進行快速打擊,也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在華夏人口密集地區進行搶劫,那就意味著比步兵搶劫具有更高的效率,發財的機會明顯要多很多。
在鄂羅斯帝國公開對華夏帝國宣戰的當天晚上,鄂軍先以密集的炮火猛轟黑龍江對岸半個小時,然後出動部隊強渡。
奇怪的是,華夏帝國軍隊江岸陣地死一般沉寂,竟然沒有任何還擊。
但鄂軍從下到上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黃種人就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代名詞,像江東地區那樣的黃種人,估計是整個華夏裡最有骨氣的黃種人了,將這些還有骨氣的黃種人全部消滅掉了,整個華夏幾億人口再也沒有人敢抵抗的了。
除了一小部分軍官還持有一點謹慎之外,所有人都抱著毫不以為意的態度乘坐船隻跨過了黑龍江。
鄂軍不但在江岸一帶沒遇上任何抵抗,就是在進軍的路上也沒遇上任何抵抗,甚至沿路上的村莊小鎮連一個人影也沒有。
鄂軍士兵瘋狂地衝進居民家中,但卻沒有看到任何人員。
這些人都跑到哪裡去了?
鄂軍很快找到答案了,在一些森林裡找到一下還留著大辮子的八旗人員。
根據這些八旗人員描述,華夏帝國似乎對於鄂羅斯的宣戰有了一點準備,但這準備卻是要求當地居民離開自己的家園暫避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