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漫長的決策過程,英吉利的索爾茲伯裡首相終於和上下議院的議員老爺們達成一個決議:
如華夏公會以一次性支付兩千萬英鎊價格,就將婆羅洲上的殖民地和西巴布亞伊利安島上的英吉利殖民地賣給華夏公會!
華夏公會的款項不夠,也可以貸款,但只能向英吉利的銀行貸款,而且抵押物也只能是華夏公會控制下的領土。
英吉利的政客們都知道,與其說是將遠東英吉利殖民地賣給華夏公會,還不如說是暫時交給華夏公會保管罷了。
因為,在英吉利的政客們看來,根據他們給出的條件,買這個殖民地的款項是必須要從英吉利銀行抵押貸款,但抵押物只能是華夏公會手中掌握著從荷蘭人那裡奪過來的領土,如果華夏公會能還得上貸款,英吉利人當然能大大地賺上一筆,但若不能及時還款,則自然要沒收華夏公會的抵押物了。
那屆時豈不是華夏公會從荷蘭人手裡奪來的土地送給了英吉利!
這是一個很划算的生意,為什麼不做呢?
況且,這華夏公會不過是英吉利的一條狗而已,這條狗還可以利用來牽制一下正在巴布亞伊利安島上大肆擴張殖民地的德意志。
不但要讓這條狗來買骨頭填飽狗自己的肚子,而且在吃飽之後還要繼續辛苦地看著英吉利的殖民地。
在大多數英吉利政客心中認為,這華夏公會根本就沒有能力還款,這華夏公會手中東印度群島,已經是英吉利的囊中之物了。
英吉利需要的時候,在英吉利世界第一的強大艦隊面前,也不怕這華夏公會不交出土地抵押物來。
國與國之間的事情就是這樣,你在算計別人,其實別人早已算計上你了;你在利用別人,別人早已利用上你了。
英吉利的政客們都得意洋洋地認為英吉利大佔便宜了,但殊不知,胡震是向自己資金控制下的銀行貸款,雖然要交給英吉利一些貸款稅收,但創造出來大多數的利潤和股票紅利,其實只是轉個彎就落入胡震控制的資本集團手中罷了。
胡震想不到英吉利人主動提出來說要將西巴布亞伊利安島和沙巴一起賣了,他覺得兩千萬英鎊的價格是可以接受的,但他卻還是授意牛曲雲,要先和英吉利人討價還價一番。
英吉利的談判代表非常高調,說一英鎊也不能降低。
牛曲雲說咱們東方人非常好面子,不降一點價格是做不成買賣的,就好比菜市場上的買賣一些青菜也必須討價還價,否則是大大的不吉利,大英吉利雖然是世界第一強,但也不能不給點面子吧。
雙方僵持之下,拉扯了好幾天,最後牛曲雲根據胡震的授意,提出除了貸款購買布魯克王朝和英吉利的直屬殖民地之外,還在英吉利的銀行貸款一千萬英鎊,購買英吉利的工業裝備設施用於工業建設。
與此同時,胡震還授意牛曲雲派人去德意志、法蘭西等過溝通,並要張算在歐洲的小報上故意放出一些小道訊息:華夏公會打算派出代表去德意志、法蘭西談判,要從這兩國銀行貸款購買工業裝備設施。
在胡震的軟硬兼施下,英吉利的談判代表不得不稟報索爾茲伯裡首相。
“不行,我們要保證英吉利帝國企業的利益,必須要讓這個華夏公會主要是購買大英吉利的工業裝備設施!”
自從德意志崛起後,世界第一工業強國英吉利的工業產品銷售就節節下降,索爾茲伯裡首相綜合各方面的情報後,斷然作出決定。他批准,購買殖民地的價格可以降低三百萬英鎊的價格,但華夏公會要在英吉利銀行再貸款兩千萬英鎊,用於購買英吉利企業的工業產品。
胡震知道之後,甚是高興:“這索爾茲伯裡首相真有點意思,不過我不會為這購買兩千萬英鎊而煩憂,我們不但要購買兩千萬英鎊的工業裝備,就是四千萬英鎊英鎊工業裝備我們也能吞得下去,降三百萬英鎊也不錯了,通知牛曲雲立即簽約吧!”
雙方談判代表在星加坡簽訂了華夏公會購買英吉利殖民地的《星加坡條約》:
第一條,大英吉利帝國同意華夏公會在英吉利的勞埃德銀行貸款六百萬英鎊,購買英吉利保護國沙撈越布魯克王朝的十二萬四千四百餘平方公里的領土。
第二條,大英吉利帝國同意華夏公會在英吉利的巴克萊銀行銀行貸款一千七百萬英鎊,購買大英吉利帝國沙巴七萬四千五百平方公里、東巴布亞伊利安三十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