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和青衣少年白秋練說著話,法力微微蔓延,把自己的聲音隔絕,以免得驚擾了附近的讀書人。
三位大儒就坐,李元立身在江浩然的身邊。
旁邊坐著的是鄭縣的縣令張寬以及學政,只是鄭縣的縣令張寬看了看李元,又看了看李修遠。
眸子裡透著意味深長的眸光。
他現在還沒有弄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小小的一個松鶴樓文會,怎會驚動三位隱居鄭縣的大儒?
但是有一點,他是知道的,李元和李修遠的關係並不好,李元的父親被李修遠兩次當中暴打,恨比天高。
李修遠也因為李元父親李蒙的迫害,被李氏一族的族譜除名,彼此之間,除了仇恨,在沒有其他的半點情誼可言。
如今。
這樣的兩個人,卻是同處松鶴樓中,誰也無法預料事情將會朝著一個怎樣的方向去發展?
“今天松鶴樓文會,是鄉試之前讀書人相互交流的一次盛會,我們有幸請到了江大儒、皇甫大儒、秋水大儒前來。
這一次,請三位大儒為大家出些題目,大家臨場發揮,讓大儒指點迷津。
這可是普通的讀書人難的的機緣啊。”
請示過三位大儒之後,縣令張寬穿著一身便服,站了出來,用手一壓,在全場皆靜之後,臉上掛著笑眯眯的笑意開口說著,聲音洪亮,頓傳全場,眾人皆聞。
“大家都知道,科舉考試包括三種,經文填空,詩詞歌賦,經義文章。
經文填空是考的大家對儒家各種經文的熟稔程度,許多大儒皓首窮經一輩子,也不敢說熟悉天下儒文經典。
大考的時候,從來沒有一個讀書人能夠在這一塊拿過滿分。”
聲音一頓,許多的讀書人情不自禁的點了點頭,儒門典籍浩如煙海,博大精深,不但要記住,還要理解。
想要讀過所有的書籍且記住,幾乎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事情。
歷朝歷代的讀書人太多,更是有著許多大儒著書立文,宣經傳道,寫了許多文章。
這些文章中,有的雖然經典,可是並不廣為人知。
一些考官,就喜歡從這些文章摘抄字句,難為考生。
“當然。
今天,咱們並不做這些題目。
咱們今天就做兩個題目,一個是詩詞歌賦,一個是經義文章。
詩詞歌賦,就以夏日為題,自由發揮,寫完之後,交給三位大儒評價。
經義文章就以松鶴樓記為題。
看一看大家誰的詩詞文章能夠被大儒看中?
誰若是拔了頭籌,本官會出紋銀五十兩作為獎賞,三位大儒也各有寶貝奉上!”
五十兩銀子!
三位大儒的寶物!
氣氛一下子被炒了起來。
松鶴樓中熱鬧非凡。
無論是銀子,還是三位大儒的寶物,都是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