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袁術稱帝開始,局勢也開始了微妙的變化。首先便是劉備直接向袁術宣戰,並且直接從青州撤回軍隊,準備南下討伐袁術。
而曹『操』亦是對袁術宣戰,不過曹『操』暫時連呂布都沒解決掉,所以也沒辦法去打袁術,只能暫且看袁術囂張。
反倒是袁紹這邊,有些奇怪。按理說袁紹與袁術勢如水火,一見面就撕『逼』也是常事,如今袁術稱帝,按理說袁紹應該第一個站出來懟袁術才對。如今卻沒了聲響,劉協倒是覺得很『迷』。
其實袁紹之所以默不作聲,關鍵原因還是袁紹內部又吵翻天了。田豐、沮授等人認為應該像劉備、曹『操』一般直接表明態度,向袁術宣戰。
而許攸等人卻又將當年那個問題丟擲來了。他們想要自己立一個新帝!
雙方產生激烈的爭吵,最終袁紹還是決定採用許攸的建議,再立一個新帝來對抗劉協與袁術。
可是新帝的人選袁紹卻又糾結起來。當初袁紹等人是推舉的劉虞為帝,可卻被劉虞直接一口拒絕了,而且還弄得雙方十分難堪。故此袁紹現在也沒有合適的人選了。
不過此時許攸卻提出一個建議,那便是擁立陳王劉寵之子劉鴻為帝。
原來陳王劉寵也是漢末有名的諸侯王。劉寵勇猛過人,善使弓弩,箭法高超。在其父劉承死後,繼承陳王爵位。中平年間,黃巾軍起義,郡縣官兵都棄城逃走,劉寵於是徵兵自守衛。當時天下饑荒,諸王侯都已不再享有租賦,反屢遭搶掠,有的甚至流離在外,死於荒野。只有陳國仍很富強,鄰郡百姓紛紛前去投靠,陳國擁有部眾達十餘萬人。
初平元年,各州郡起兵討伐董卓,劉寵率軍屯駐陽夏,自稱輔漢大將軍。初平三年,袁術前去借糧,被劉寵拒絕,結果便被袁術派刺客刺死。真正歷史上是建安二年死的,這裡稍微魔改一下。)
劉寵死後,劉寵之子劉鴻便拖家帶口前來投奔了袁紹。而陳地此時也變成了曹『操』地盤。
袁紹聞言也覺得可以,便同意奉劉鴻為帝,自任攝政王,輔助劉鴻處理國事。接著又令陳琳作檄文二篇。一篇乃是讓劉協退位為陳留王,奉劉鴻為帝。一篇乃是稱袁術為篡漢逆賊,正式向袁術宣戰。
袁紹這波立帝,又掀起一番風浪。在袁家兄弟的領頭下,各地諸侯原本還表面上承認漢室,私下裡搶奪地盤。
可如今袁家兄弟一個稱帝,一個立帝,直接將這層窗戶紙給捅破了,各地諸侯也都不客氣了,一個個紛紛自封王侯起來。
首先劉表在荊州百姓進獻萬民書下自稱楚王。張魯則是在漢中經五斗米教教眾及漢中百姓一再推舉下,進位漢中王。
爾朱榮為了不弱張魯之下,直接奉劉紀為蜀王,自稱巴國公。這麼一來天下諸侯基本都成了王級,最次的也是國公級,至於當初高祖的白馬之約,非劉姓不可稱王,也成了空話。
隨著一道道稱王稱帝的訊息傳到晉陽,皇甫嵩與朱儁二人亦是多次在朝堂之上頻頻進言,要領兵討平叛逆。
不過劉協也是心裡清楚,平自己現在的實力,能守住自己這一畝三分地就不錯了,哪裡還有本事再去打其他勢力。
不過對於曹『操』、和劉備這種思想覺悟非常高的“諸侯”,劉協自然也不吝口頭嘉獎。
劉協直接封曹『操』為徵南大將軍,劉備為平南大將軍,要求二人自募兵馬,討平袁術叛逆。同時又令狄仁傑作檄文一篇,將袁紹那裡回懟回去。
暫時也就只能這般口頭交鋒,真正打起來也不現實。畢竟劉協這邊東面幽州戰線和慕容垂打。北面鐵木真漸漸崛起,自己肯定要加強雁門的防禦,西面又同韓遂作戰,防禦長安。最關鍵的還是袁術如今還佔著南陽,雖是可以走武關直接打進關中來!
武關,也要分出一支兵馬來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