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軍中可無戲言。你小小年紀別在這裡胡誇海口。”
孫策聞言大怒,某願立下軍令狀,某若不能擊退曹軍救出紀靈將軍,就請主公將某軍法從事!”
孫策相貌英俊,英武非凡自小『性』格闊達,舒縣有一少年名曰周瑜慕孫策之名,專程到壽春拜訪孫策。周瑜、孫策兩人同歲,而且均少年有志,英達夙成,因而於壽春一見如故,推誠相待。
後來,孫策之父江東猛虎孫堅經荊州前去討董卓,周瑜便勸孫策攜母親弟弟移居廬江舒縣,孫策應允,攜一家老幼前去投靠周瑜。
周瑜見孫策真的領著一家來了,於是給孫家準備了一所大宅院以供孫策一家居住,而且升堂拜母,互通有無,結為一生的基友……咳咳摯友。
之後孫堅因攻打荊州牧劉表,而被劉表的部下黃祖埋伏所殺。孫賁護送孫堅的遺體返回江東,將孫堅葬在曲阿之後,繼承了孫堅的部曲,投奔了袁術。孫策一家則在喪事結束後舉家遷到江都。
此時,揚州名士張紘也正因為其母去世守孝居住在江都。
孫策數次拜見張紘,和他討論天下大勢,向張紘尋求計策。
孫策搶先表達自己看法:“今漢祚衰微,天下紛『亂』,英雄豪傑,都擁兵自重,各圖發展,無人出於公心,扶危濟『亂』。先父孫堅曾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不幸被黃祖所害。某雖年輕識淺,但卻有心成就一番大事。今某欲投袁術,請其將先父舊部交還於某,而後至丹陽投靠舅父吳景,收集流散兵士,東據吳郡、會稽,報仇雪恥,為朝廷外藩。閣下以為如何?”
張紘見孫策一見面就把這麼重要的事情說了出來也是吃了一驚,不過反應過來之後便立馬推託道:“某識見簡陋,況又服喪在身,汝之事業,實難相助。”
孫策卻沒有這麼輕易的放棄,於是繼續請求道:“先生之大名,名聞遐邇。四方之人,無不仰慕。某的這些打算,成與不成,由先生一言而決。請先生必定要對某直言相告!若某志向得伸,大仇得報,決不會忘記先生的教誨之恩。”
張紘見孫策言辭慷慨,眉宇間流『露』著忠義豪壯之氣,深受感動,於是建議孫策南渡江東發展勢力,並且還答應以後會帶人前去投奔他。
於是孫策便“心懷不軌”地投靠了術爸。孫策投奔了袁術快大半年,結果袁術壓根不重用他,還是看在往日與孫堅的情面上,授予了孫策一軍司馬之職,這倒讓孫策頗為鬱悶。
此次孫策跟隨袁術出征,孫策也是打定主意要好好表現一番,想辦法要回先父舊部,脫離袁術前去江東發展,故此才會主動求戰。
袁術見孫策言之鑿鑿,心中卻絲毫不覺孫策有成功的可能。不過只不過五百士卒而已,袁術也不太在意,於是便給了孫策五百士卒,讓他自己去“鬧”去吧。
“報主公,某願助孫將軍一臂之力!”袁術一見此人正是新投奔自己麾下的欒廷玉。
袁術也沒太在意,便揮揮手讓欒廷玉一起跟去了。
欒廷玉正是系統『亂』入進來的《水滸傳》中的鐵棒欒廷玉。
孫策得了這五百人,又得了欒廷玉相助,拜謝之後立即動身逆著人群殺向夏侯淵曹仁部。
夏侯淵、曹仁二人此時正指揮著部曲對紀靈進行圍剿,誰料背後突然有五百人逆著人群殺出。
曹仁回頭望去,只見此人年約十八,身高八尺,目若朗星,英眉劍目,面若敷粉,手持一杆長槍舞得虎虎生風,馬前無一合之敵,只領著五百人向著自己猛衝過來。
曹仁見孫策年幼,故此也沒太在意,回頭撥馬上前道:“兀那少年,誰給你膽子讓你敢衝爺爺我的陣?識相的速速退回去!”
孫策聞言大怒,“哼你個曹將口氣還不小,今日便讓你見識見識小爺的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