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西姆村,一個位於比朋斯東部邊緣地帶的小村落,四周除了一條小溪之外流過的平原外,再無它物。不靠山,不靠道路,它只是一座平凡的小村落罷了。是以它只有一百戶左右,四百多人居住。
不過由於領地東南方的布萊恩村和拉澤村相繼覆滅,使得整個領地的東部除了自己以外都是比朋斯子爵一派之人,是以多拉騎士還是有一些準備的。
不過準備的太多,也抵不上比朋斯的大軍壓境。是以在反抗了不到一個小時,多拉騎士便帶著自己的家人和追隨者拋棄了村民,倉惶的向著東方的加里倫領地逃去。
所幸賈西姆村離邊境不遠,是以多拉騎士等人暫且逃過了比朋斯士兵的追擊。不過現任的加里倫子爵本就是比朋斯家族的盟友,多拉騎士可能還要經過一番交涉罷了。
而另一邊,當得知賈西姆村被攻破之後,以康拉德男爵為首的中立貴族們不由得大驚失色,當下信使來往,交流不斷。
最終,當比朋斯子爵帶著軍隊和財富回到比朋斯堡的第二天,康拉德男爵的使者便快速的到來。
經過了一番不算激烈的談判之後,康拉德男爵的使者得到了一個強硬的答覆。那就是交出一半的財富投降,不投降則死!
一時之間,諸位中立貴族激憤不已。
於是在康拉德男爵的聯絡之下,其拉著克拉普騎士,馬蒂奇騎士,科克倫騎士,多德里奇騎士四人組成了聯軍,準備反抗比朋斯子爵的殘忍統治。
不過距離比朋斯堡太近,且無險可守的塞弗爾騎士和海爾裡希騎士在經過多番掙扎之後,最終選擇了投降。
自此,除了孤懸在領地東北方的多德里奇治下的尼克裡村之外,中立陣營和皮尤斯都在羅維河和哈伊爾河的西方,而比朋斯一系則在兩條河流的東方。
羅維河和哈伊爾河雖不寬大,但都是有著十米多寬的河流,是以中立陣營還能根據兩道河流上的四個渡口進行防禦。只不過明眼人都知道,接下來的戰鬥,肯定是圍繞著東北方的尼克裡村展開。
不過多德里奇騎士也是位有著大局觀的人,在得知比朋斯士兵揮師北上之後,他連忙帶著村民們向著康拉德男爵的帕斯村逃去。
自此之後,中立陣營連忙摧毀了羅維河上的渡口橋樑,而皮尤斯也與時俱進,考慮到中立陣營的防禦,也幫忙將哈伊爾河上的渡口橋樑摧毀。
但這也讓統治著哈伊爾河區域的馬利基男爵頗為不滿。畢竟皮尤斯摧毀的,正是西梅爾村和切克列村附近的橋樑。
不過不滿歸不滿,馬利基男爵也知道雙方打的越激烈,對自己越好,是以在比朋斯子爵對各村落進行徵兵之後,他也只是給出了數十位被摧殘不輕的奴隸罷了。
不過馬爾斯男爵的馬爾斯村終究是個城堡,已然有些欺軟怕硬的比朋斯子爵也只不過將其記在小本子上罷了。
自此之後,三大陣營以河為界,頗有勢均力敵之態。
但是比朋斯子爵可不是輕易退卻之人,在經過多番籌備之後,三月中旬,比朋斯子爵率領近七百的軍隊駐紮在了塞弗爾騎士的加芬克爾村,開始重新修建橋樑,準備渡河戰鬥。
加芬克爾村,位於多利村的下游,是建立在哈伊爾河和比亞河的交匯處,其兩面環水,另兩面便是肥沃的河邊農田,農田之間,國王大道從中穿過。其人口兩百多戶,一千人左右。
如今比朋斯大軍在側,已然失去一大半財富的塞弗爾子爵已然心驚膽戰的全力招待著比朋斯子爵和戴維斯騎士等人。
恐怕在其心中,早就後悔為什麼不早點跟誰比朋斯子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