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用提,當雙方的戰鬥告一段落的時候,土耳其士兵還會為了獎賞,分割敵人的屍體,帶去領功。
報紙如實的把戰爭的慘狀,以筆墨的方式,傳遞給了仍舊生活在歌舞昇平當中的麥西亞民眾。
“這簡直滅絕人性,太野蠻了!異教徒果然沒有騎士精神!”
辦公室裡,比利異常氣憤。
這時的人不像一戰二戰的時候,那麼不擇手段,他們還遵循著“騎士精神”。
按照騎士精神,敵對的雙方都有自己的戰場使者,作為免受攻擊的特殊存在。
即“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戰場使者會在戰鬥發生的一段時間後,傳遞停火的資訊。
如果雙方都同意停火,兩國計程車兵就可以安心為犧牲的戰友收屍。
有的時候,他們甚至會為敵軍收屍。
但土耳其士兵的行為,破壞了原有的規則。
他們褻瀆敵軍士兵的屍體,讓死去的烏戈爾士兵甚至沒有一具全屍。
麥西亞的國民聽到這些訊息的時候,自然群情激奮。
不同宗教的人本來就會互相排斥,又出了這樣的事,土耳其士兵在基督徒的眼裡,徹底成了強盜騙子的代名詞。
愛麗絲反而覺得這沒什麼可指責的。
兩方作戰,人都殺了,還來這些虛的?
這不就是又當又立,作秀嗎?
在她看來,既然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就沒必要遵守什麼禮節。
就算殺人犯對著被害人鞠一躬,動手殺人的時候,被害人也不會對他減少哪怕一分仇恨。
戰爭也是如此。
兵不厭詐,不擇手段才是正常的做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更何況定下用屍體領賞這條規則的人,也不是普通士兵。
“你們知道土耳其士兵的津貼是多少嗎?”愛麗絲突然問道。
比利看向她,“你是說他們很缺錢?”
“麥西亞一名步兵一年的津貼是十五鎊,這本來就不算多了。土耳其步兵的津貼只有兩鎊,他們不用屍體領獎金,自己就會餓死。”
溫斯特市畢竟還是物價偏高。
十五鎊在這裡對於很多人來說,只能過窮困潦倒的生活,但對於鄉下和小城市來說,勉強還是夠花的。
但即使是麥西亞最窮困的地方,兩鎊也絕對不夠一年生活的,這一點只要有腦子的人,都能知道。
“可是這樣做,確實是不對的,而且說得上卑鄙無恥。”比利說道。
愛麗絲點點頭,“我承認這樣做不光彩,但一個人在活不下去的時候,還管什麼光不光彩呢?”
馬倫閱歷豐富,更能理解愛麗絲的想法。
“我聽說,土耳其計程車兵基本沒有作戰訓練,而且很多都是老的老,小的小,上了戰場基本就是去送死的。”
比利哼了一聲,“那群異教徒,就算只有一萬軍隊,也會對外宣稱有十萬。我敢打包票,軍餉都進了軍官的錢包!”
愛麗絲和馬倫對視了一眼,相視一笑,隱秘的搖了搖頭。
不過比利所說的,並非土耳其軍官才有,幾乎這一時期所有的軍隊,都是這樣。
甚至軍官還可以隨意鞭笞士兵,而不用給出任何合理的理由。
喜歡差分機時代請大家收藏:()差分機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