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棟慎重的點了點頭。
其他評審也都露出了好奇又期待的神情。
華風歌曲才剛剛火起來一個星期,在座這些人雖然也都是樂壇的老將,可驟然之間也沒弄清楚華風到底是個什麼風。
他們還在研究呢。這就有人開始跟風了?
期待之中,他們不禁也帶上了一絲鄙夷,覺得這個太極樂隊應該也是那種想要出名想瘋了而不擇手段的人。
前奏完畢,歌聲響起。任菲菲的聲音從《野子》到《青花瓷》,經歷了一場蛻變,嘹亮之中多出了一絲內斂,更有青花的美好在內。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瞭然。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縷飄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只聽了a段的兩段歌詞,還沒來得及聽到副歌,所有人的表情都變得驚慌。
不是震驚,不是驚訝,不是驚詫,不是驚恐,不是驚悚,而是驚慌。
除了陶洪和寥寥幾個事先聽過這首《青花瓷》的工作人員之外,所有人都變得十分驚慌。
他們沒辦法不驚慌,因為世界觀在崩塌。
所謂的世界觀是張學華幫他們建立的,那就是“華風歌曲”究竟是一種什麼歌曲的觀念,盡管那一張名為《華風》的專輯才剛剛發布一個星期,但在整個華國關注音樂的人們心中,張學華已經是“華風”的代表,而專輯裡的《少年遊》,《茶湯》和《半城煙沙》就是“華風”的代表作品。
短短一個星期,整個樂壇都在研究華風,揣摩華風,模仿華風,抄襲華風,恨不得立刻就把華風歌曲的精髓給總結出來,然後為自家的歌手寫出一首同樣風格的歌曲,趁著張學華的東風趕緊投放到市場上,肯定能大賺特賺。
可時間太短了,很多人都需要把幾首歌徹底的分解之後,一個細節一個細節的分析,照貓畫虎的去模仿,一個星期根本就不夠。
在座的幾位評審這幾天也沒少幹研究分析華風歌曲的工作,所以剛剛聽出《青花瓷》是一首華風歌曲的時候,他們都下意識的覺得在華風肆虐的一個星期之後冒出來的跟風作品質量肯定不怎麼樣。
可是當歌聲響起來之後,他們就知道他們錯了。
這哪兒是一首跟風的歌曲啊,光聽a段他們就知道了,這首歌的水準比《少年遊》,比《茶湯》,比《半城煙沙》不知道高出多少個水準!
而當b段副歌一起,他們更傻眼了。
這麼好聽的歌,居然是一個網路歌手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