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付了錢便走去隔壁早點鋪子坐下。
店主見是老熟人,直接上了一屜小籠包。
包大爺坐在木頭板凳上,雜志攤在面前,瞪大眼睛一行一行的往下看,小籠包子散發的香氣竟然都無法讓他挪開目光。
十幾分鐘之後他又哈哈笑起來,這一笑驚動了店主才發現小籠包都快涼掉了,還一口都沒動呢。
店主湊過來問道:“包大爺,你這是看什麼呢,包子都不吃了?”
包大爺抬起頭來,臉上本來就多是皺紋,這會兒笑的都揪在一起像個核桃,樂不可支的道:“這篇思,太有意思了。”
“這麼有意思?《武俠週刊》……等會兒不忙了我也去買一本瞧瞧。”
這個早晨,在深城,在平京,在滬市,在松江,在華國大大小小成千上百個城市裡,類似的一幕在很多地方上演。
在這個科技發達文化落後的年代裡,人們渴求一切有趣好玩的東西,無論是電影電視漫畫動畫遊戲,只要有趣就不愁無人問津。
《武俠週刊》再怎麼說也是有幾萬銷量的雜志,老主顧們買到手被封面吸引,第一篇閱讀的肯定就是《鴛鴦刀》,而只要看上幾眼他們都會露出會心的笑容。
再讀下去,每個人的感受就不同了,不過大多數人看完之後都會立刻迫不及待的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你看了嗎,《武俠週刊》上那篇《鴛鴦刀》,挺逗的,跟以前看過的武俠樣。”
“同桌,《武俠週刊》看完了借我看看。”
“老闆,你這兒還有《武俠週刊》嗎?怎麼沒貨了啊,那什麼時候還能進貨啊?”
“這是什麼破玩意兒,武俠還能這麼寫?胡來!”
“哈哈哈,這個什麼太嶽四俠也太逗了,名字起的那麼霸氣,結果是一群逗逼啊!”
有人喜歡《鴛鴦刀》,笑的岔了氣,驚嘆於江湖世界原來還能這麼諧趣橫生,驚嘆於那些武林人物還可以如此幽默風趣,趕緊推薦給親戚朋友同學看。
有人只看了幾眼就破口大罵,說作者簡直就是亂寫,江湖怎麼會是這個樣子的,直接把雜志丟去墊桌腿了。
有人喜歡,有人厭惡,《鴛鴦刀》只是一篇是黃金,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
《武俠週刊》卻小小的火爆了一下。
說是火爆,其實也就是賣的不錯而已。
《武俠週刊》每期印刷六萬五千冊,基本上沒有賣光的時候,總會有那麼六七千甚至八九千冊回收到造紙廠。
可是這一次才發行第二天,雜志社就接到不少分發商的電話,要求補貨了。
這對《武俠週刊》來說,已經是好幾年沒遇到過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