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接過話道:“看得出來,到處都是蜈蚣,看得我毛都乍起來了,這南陵王還能是搞特種養殖的嗎?!”
我對他道別瞎扯,這是少數民族的圖騰崇拜,蜈蚣被稱做“天龍”,而且並不是被少數民族異化的龍,而是早期真實的龍形象。即便是到了現代,在一些少數民族中仍然有蜈蚣龍圖騰崇拜。
我們從先前龍少掌握到的資料中便已經知道南陵奉行的是蜈蚣龍崇拜,而眼前的一切更是證明瞭這一點。
大殿四周的牆壁上布滿了各種浮雕,八根擎天蜈蚣龍石柱環繞的中心位置,是一座玉製的龕臺,也就是擺放神靈雕像的地方,在古代的王朝中,尤其是這種特異的國度中,國王往往被渲染成人神共體,所以如果這裡擺放雕像,很可能就是南陵王本人的雕像。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玉臺上空空如也,並沒有放置任何東西。不知道是墓主人有意這樣安排,還是這裡曾遭遇過盜掘破壞的厄運。不過有一點就連龍少也感覺到很奇怪,盡管他浸淫南陵文明多年,但對南陵王的資料卻掌握得極少,而我們一路上也沒發現任何和南陵王有關的資訊,當下再看到本該放置神像的玉石龕臺空空如也,一種說不出的怪異感覺又湧了上來。
圍著玉臺轉了兩圈,依舊沒有任何發現,那玉臺造得很精心,四周布有四根銅柱,柱頭是精美的鏤金異獸,栩栩如生。
風師爺道:“這些東西做工很細,應該都價值不菲,和玉臺上空空如也形成鮮明對比,在龕臺上放上神像應該更匹配的!”
龍少點了點頭,道:“也許這是南陵人搞的某種特殊寓意,他們崇拜的東西可能不是實體,抽象崇拜也是很常見的。”
“那到底什麼意思?難不成他們的國王僅僅是精神上的,南陵壓根就不存在國王?”鷹戈納悶地道。聽了這話我也極度納悶,心道要真是這樣,我們到底是來倒誰的鬥啊?
風師爺回道這種可能性不大,古代人治社會系統,即使散漫的野蠻小部落也有部落首領,如果沒有統治階級,是不可能成立一個擁有歷法、祭祀和圖騰文明的國度的。
龍少點了點頭,雖然我們之中龍少掌握的資料最多,但此時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幾人在那兒轉了一圈,最終放棄這裡,接著往大殿裡又深入了一些,便見眼前出現了兩扇巨大的玉門。
玉門大概有三米多高,兩米多寬,密封得死死的,非常的嚴實,我們推了兩下,發現以我們幾人的力量,連掀條門縫都困難,根本不可能開啟的。
阿東摸了摸那玉門道:“門是封死的,除非用炸藥,否則根本打不開的,就算開啟也不一定是出口!”
風師爺聽了眉頭一皺,問道:“你怎麼知道不一定是出口?”
阿東呵呵一笑回道:“我們是根據風向找出口的,這玉門都堵死了,哪來的風啊,所以我覺得出口不在這裡的啦。”
眾人相視,覺得有道理,阿東舉起火把,看了看風向揮手道:“順著牆根走,這地方太大了,風向很亂,牆根那兒容易判斷一些。”
因為大殿修建的地方是一處巖洞,平整的地方並不是太多,所以為了保證中間龕臺位置的平整,只好犧牲了其他地方,牆根處陡峭崎嶇,怪石嶙峋交錯,一腳踩空就可能掉到岩石縫下卡在裡面。
雖說是牆體,卻根本就不是磚壘的結構,壓根就是原本就有的巖壁,巖壁上有很多巖畫,大多已經脫落得模糊不清了。
我們往前摸了一大截,總算又到了平整的石質地面,這裡是一個臨界點,隨著地面轉成石質的,牆也變成了磚石壘砌的結構,數十根石質的廊柱矗立在一側,一直向前延伸到黑暗中,形成一條長廊般的走道。
這長廊相當的寬敞,足有五米多寬,長度更是駭人,一眼根本望不到盡頭。與之前不同的是,這裡的石柱上只有簡單的紋飾,並沒有複雜的蜈蚣盤龍和異獸雕刻。與石柱一側對應的便是磚牆,磚牆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是兩米多高的突出浮雕,整個磚牆的結構就像是故宮的九龍壁一般。
“我的天!你們看!”阿東望著那些浮雕,驚愕得嘴巴都合不攏了。
我們順著他指的方向一看,很快知道他為什麼驚愕了。浮雕上有很多人物和場景,但最醒目的東西,是一條條體形龐大得嚇人的巨型蜈蚣。那些蜈蚣巨大的程度我根本沒法形容,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生物能夠龐大到和它比較大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