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貞賢同樣一副充滿期待的眼神,笑道:“宋先生,呃……你能為我們大家表演一下嗎?”
宋保軍原來還打算拒絕,可是念及陪同林貞賢搞活動是今天的重要任務,倒不好意思開口了。
以他目前漸漸融合三十二重人格形成的性格,對陪同林貞賢並不抱有多大興趣,問題是副校長韋明亮的承諾,期末搞到一份優秀證書帶回家給老頭子得瑟得瑟,才是重中之重。
此前宋保軍向父母誇下海口,說拿了多少多少獎狀,獲得多少多少導師誇獎,始終沒有真憑實據,這一點惹得宋世賢十分不滿——沒法去向街坊鄰居誇耀。
宋保軍天不怕地不怕,最怕老頭子嘮叨,因此這期末優秀學生獎狀非拿不可,不管站在面前的是誰。
“那好,我就表演表演。”宋保軍一派輕描淡寫的神色走上舞臺,有好幾位攝像師追過來跟拍,想要捕捉這位無知學生在鏡頭下激動顫抖出醜的畫面。
金仲基見宋保軍果然受激上臺,遞過小提琴冷笑道:“我期待你的表演。”
按照考級等級劃分,金仲基應該算是音樂學院最頂尖的百分之五那部分學生了,很難相信還能有中文系的學生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比他更強的。
不過看到宋保軍持琴的姿勢,他很快收起了笑容:宋保軍的姿勢太專業了,夾琴、握弓,都像是在這一行吃了十年飯似的。
須知小提琴的握弓手勢非常講究,只要稍有差別,就會顯得笨拙而不雅觀,頓時失去小提琴樂師應有的優雅。
而小提琴樂師的美感,從宋保軍接過小提琴的那一刻體現得淋漓盡致。
只見他以左足為中心點站立,右足順腳尖方向伸出約全腳的三分之二,兩腿自然伸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頭顱微昂,雙肩稍微傾斜,說帥氣可能稱不上,但絕對讓人覺得舒服。
宋保軍不等觀眾反應,就拉了起來。
一個長長的調子拖出,顯得低調、沉悶、壓抑。宋保軍的左手手指有規律在琴絃上摁動。
塗芬哦了一聲,說:“是《沉思變奏曲》,難度很大的一首曲子,他什麼時候學的?”
又一個變調,宋保軍的手速開始加快,作為主題的骨架是四小節的低音。
金仲基慢慢收起輕視的表情,站在舞臺邊上,手託著下巴,靜靜看著對方的演奏。
先前聒噪的媒體記者們也有懂得音律的,很聰明的閉上了嘴巴。臺上演奏者的表現,委實比他們口中的“無知學生”遠遠不同。
前奏過度之後,宋保軍開始在四小節的低音進行反複變化。每反複變化一次,上面的聲部都在進行著種種不同的加工。
有時旋律連續二度下行,象嘆息的音調;有時旋律斷斷續續,好像嗚咽啜泣的聲音;有時連續出現不協和音程,凸顯處於緊張痛苦的情緒;有時旋律作半音階進行,表現了悽切悲傷的心情。
這種沉浸式的演奏方式讓聽眾們彷彿置身其間,強烈的情緒圍繞著每一個人。
尤其是漸漸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急促的絃音,很快將聽眾帶入一個新的境界。
在多個反複之後,隨著一個調子的挑起,節奏快得猶如縫紉機的起落,叫人無法呼吸,與先前的沉悶形成鮮明對比。
而宋保軍的手勢更是快得讓人睜不開眼睛,只怕稍有不慎,便會被臺上的光芒灼傷。
“好家夥!”金仲基簡直不能呼吸,在這一首眼花繚亂的演奏中,宋保軍運用了多種極高難度的技巧,雙泛音、連頓弓、拋弓、特殊調弦法、左手撥弦技巧、雙音以及複雜的和絃、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遠距離大跳,運用得爐火純青,又極為巧妙。
“約阿希姆!”塗芬不由脫口而出。
其他觀眾不明所以,但身邊的幾位音樂教授可是聽明白了,宋保軍的演奏風格有點類似德國學院派代表性人物約阿希姆,善於把非凡的演奏技巧用來忠實地再現作品的音樂內涵。
但塗芬很快搖頭,又叫道:“貝裡奧!”
媒體記者們再次一頭霧水。
音樂教授仔細一聽,似乎有那麼個感覺,宋保軍就像是比利時小提琴學派的奠基人貝裡奧,輝煌的技巧和優雅的風格結合得極其完美。
經過暴風驟雨似的一段音階,樂曲漸漸舒緩下來,變為寧靜、沉寂。當最後一個音符落下時,彷彿一個人陷入了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