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真的要兵退淮南了?”
汝陰城內幕府,並無擊鼓聚將,不過些許緊要之人匯聚一處。
聽聞大將軍項燕之抉擇,欲要兵退淮南,熊啟為之詫異,但……也就是詫異。
目下而觀,還是最好的出路。
“駐守於此地,難以勝秦。”
項燕身披輕甲,跪坐在面前略微小些的精細沙盤前,那裡淮水、淮水、江水流域清晰可見。
對著熊啟看了一眼,又看了看廳外飛揚的大雪,已經是新的一歲了,秦楚在這裡對峙也好長時間了。
自去歲那一場大戰之後,大王雖令下,伺機而動,大破秦軍,但自己有此心,奈何越發之艱難。
從淮南至淮北的數十萬楚軍,遭遇大雪冷冬,道路不斷受阻,寒衣肉食徐徐減少。
凍傷者更多,軍中醫者不為充裕。
更有世族私自的糧草輜重傳遞,令的軍中其餘營部不滿。
再加上秦楚對峙久矣,世族私兵已有歸意,士氣有損,縱是強行一戰,也會受相當阻礙。
“果然欲要趁此機會,將……將他們全部翦除?”
自己為淮北大司徒,為項燕舉薦,諸般事情,熊啟也都知曉,兵退淮南是一步。
但關鍵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
本以為大將軍會再推遲一段時日,想不到現在就欲要施行了,時間上有些緊促。
語落,左右看了一眼,都是項燕心腹之人,並不外洩。
“父親,是否太過於走險了。”
“果然一舉將那些人翦除,怕是我軍接下來抗秦,都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而且,那些世族私兵期時擁兵自保,分化楚國之力,更是難矣。”
身為子嗣,項梁更是知曉父親謀劃,儘管收益很大,相對應的,風險也相當大。
欲要趁著兵退淮南的瞬間,直接強力翦除世族在淮南的掌控之地,接管那些區域。
其內,自然少不了鐵血。
大王雖支援,奈何那般行動,果有一小步走錯,可就令楚國雪上加霜了。
今日廳外正是下著紛紛雨雪,實在是……一個不好的預兆。
“卻有些弄險。”
“但眼下的確是最好的時機了。”
“強行以王令暫時接管那些區域,輔以推恩之令,則可以快速的分化世族之力。”
“縱有部分離心,也只是一時,待戰事繼續僵持,有著秦國的壓力,會好上不少。”
旁側范增一語。
單手輕捋頷下長鬚,這則計策大將軍詢問過自己,自己也是那般而言。
若要解決楚國的根本性麻煩,非有這個機會了。
否則,待戰事過去,楚國勝,則似乎一切沒有太大的變化。
秦國勝,一切成空,與其如此,還不如放手一搏。
越是危困的時刻,越是擁兵扭轉乾坤的最佳時機,果然能過堅持下去,楚國扛過眼前的壓力。
一切未可知。
“退兵方略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