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逋氏族人的下場他很清楚,自己如果頑抗的話,蘇論氏的下場也好不到哪去,而李晟基剛才能如此說話,其中必定還有轉圜的餘地。
想到這裡,他單膝跪下道:“大王,涼州蘇論氏願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晟基將他扶起來,“你等溫沒人以前都是吐蕃王國的農奴,吐蕃王國分裂後僥倖擺脫了農奴的身份,怎地轉眼就開始役使他人做農奴了?”
“在我唐國轄內,除了軍人便是平民,沒有農奴、牧奴一說,只要心向唐國,遵紀守法,繳納賦稅,便都是唐國的民眾”
“六穀是不能待了,這樣吧,你蘇論氏遷到靈州吧,城裡的騎兵留下”
蘇論乞沒心裡一凜,這樣一來,他蘇論氏一脈就完全沒有反抗的餘地了,不過如果據城頑抗,說不定今後世上便沒有蘇論氏了,想到這裡,心裡雖然憤恨,口裡確實恭恭敬敬的,“就依大王所說”
昌松城不戰而下,城裡的兩千騎兵都交給楊重貴整訓。
拿下昌松城後,李晟基安排惲懷楚的一千步軍在此鎮守,自己帶著楊重貴的第三師、契必信的第五師以及惲懷楚的步軍第三師大搖大擺地開向涼州。
而潘美這帶著七峰都繼續在祁連山北麓的各個谷地執行清剿、遷徙計劃。
按照李晟基的安排,已經俘獲的折逋氏一族全部遷到九原郡,而上官景、張文禮的農墾第三師待今年秋糧收穫後即刻遷到涼州,今後涼州附近的大平原綠洲上便由第三師來耕種了。
而杜論氏及其它谷地的小部落全部遷到藏才部以前的谷地,由於杜論氏的青壯全部沒於番禾城之役,李晟基計劃在唐國轄內徵兆尚未有娶妻的各族人丁與彼等彼等配對。
至於北邊馬城河狹長綠洲上的吐蕃人、羌人,彼等如今都是種地的農戶,目前尚未有一個大豪之類的人物在統管他們,李晟基決定還是照舊,讓他們照章納稅罷了。
不過那裡是後世民勤縣所在,前唐在彼處設有明威戍堡,乾脆讓張文禮的“新藏才部”進駐,新設明威縣,讓張文禮做縣令兼防禦使,反正張文禮現在已經會說一口流利的吐蕃話了,而藏才部的三千戶也基本融入到唐國來了。
昌松城到涼州也就一百多里,大軍兩日後便進抵城下。
涼州地界廣袤,唐軍想要把各種訊息封鎖得死死的也不可能,城裡的折逋嘉施很快便得知了各路的訊息。
與普通吐蕃人不同,折逋嘉施卻是一張國字臉,濃眉虯髯,身材高大,一看便頗有威勢,與他歷史上“涼州大豪”的身份頗為相符。
不過現在這位大豪卻有些頹喪地跌坐在仁欲的大椅上,與他默默相對的便是從昌松城附近僥倖逃脫的折逋勿論。
杜論悉也被仁欲五馬分屍而死,蘇論乞沒投降了唐軍,自己的部族被裹挾到了蘭州,涼州城只剩下五千騎,而城外有唐軍的兩萬甲騎,一萬步軍。
這便是擺在今年雄心勃勃,準備大幹一場的折逋嘉施面前的境況。
他派人去興唐府與唐國交好的同時,也派人去了洛陽,這也不能怪折逋嘉施首鼠兩端,世上像他這樣的勢力大多如此。
作為久居涼州的“大豪”級人物,折逋嘉施深知洛陽是指望不上的,而還能救他的也就是緊挨著涼州的甘州回鶻人了,不過自己殺了仁欲一家後連這條線也斷了。
“都怪李晟基這時出爾反爾,沒有一點一國之君的信義!”,一旁的折逋勿論咬著牙罵道。
“信義?”,折逋嘉施冷眼看了一下自己的長子,“這才是李晟基可怕的地方,他竟然是一個不講信義的漢人!行的完全是權謀和霸道!”
作為涼州大豪,折逋嘉施也略懂一些漢人的經典,深知蘇論乞沒可以投降,而自己卻不能,即使投降了估計也不能倖免。
“沒什麼大不了的,實在不行就燒了這涼州城,讓李晟基這廝白高興一場!”
最後折逋嘉施狠狠地決斷道。
不過他的決心尚未開始實施,手下的親衛匆匆忙忙跑過來稟道:“大王,唐軍打進來了!”
“啊?!怎麼回事?”,他一把抓住那親衛,完全不敢相信他所說的話,涼州城有四座城門,都牢牢地控制在他的手裡,攻佔涼州後,他還將城裡的吐蕃人揀拔了三千協助守城,怎麼一點動靜沒有城門就破了呢?
“是回鶻人!”
喜歡漠唐請大家收藏:()漠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