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河東、昭義還是燕軍,軍服都差不多,當他們這千騎沿著太行山一側南下時,附近的人群並沒有過多的留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大隊來到沁州附近時突然沿著一條小路進了大山,走了約莫兩天時間便抵達汾州的靈石附近。
太行山與呂梁山之間,有太原盆地、臨汾盆地兩處平原地帶,其中又有汾水穿過,造就了河東、建雄兩大節度轄區,兩塊盆地之間卻夾雜著茫茫群山,群山之處便是汾州所在,而靈石則是其中一縣。
從建雄回到河東,必須經過汾州,此處的驛道穿梭在茫茫群山裡,假若有一支軍隊在此處擋路,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不過李晟基以區區一千騎,自然不是來擋路的。
他們找了一處靠近驛道的山體,山勢陡峭,為此處群山之冠,約莫七八百米,想在此處伏擊也不大可能。
李晟基讓大隊人馬在山中找了一個隱蔽的地方埋伏起來,自己不顧他人的勸阻獨自一人來到山頂,尋摸半日後終於找到了一處絕佳的位置。
現在這位置在山頂上看遠處的驛道只是一根細線,不過有箱子裡的武器,一切不在話下。
三日後,終於有大隊人馬沿著這條驛道開過來了——從南面開過來的。
李晟基也很忐忑,如果劉知遠不走這條路,而是從昭義那邊過石會關那就白費功夫了。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劉知遠終於出現了!
劉知遠心情沮喪地騎在馬上,在得知桑維翰遇刺身亡的訊息後,他再也無法在建雄待了,盡起自己的大軍返回太原。
他心裡門清,桑維翰遇刺身亡一事多半是李晟基幹的,一想到他那神出鬼沒的手段,他不禁打了一個寒戰,眼睛不停地望向四周的山體,生怕突然有一支軍隊突然殺出。
不過他確實多慮了,這一段驛道兩側的山體都很陡峭,中間又是波濤洶湧的汾水,根本沒有辦法埋伏,就是站在山頂上用弓箭、弩箭,就算傳說中燕軍的三石硬弩也無法損傷他半分毫毛。
想到一向沉穩有加、彪悍無敵的自己竟然如此草木皆兵,劉知遠心裡暗暗嘆了一口氣。
甫一得知桑維翰遇刺之事,劉知遠就知道大勢已去,自己不要說進攻洛陽了,能順利返回太原,重新跟以前那樣據城而守,逼迫朝廷捏著鼻子承認事實就不錯了。
不過李重美也不是的泥捏的,自己一而再再而三戲弄於他,這次就算憑據太原堅城而守,估計他也會盡起大軍討伐。
唉,都是自己的野心作祟,聽了桑維翰那廝的攛掇,否則自己作為河東節度使了此一生也未嘗不可。
想到自己正是年富力強之時卻蹉跎半生,又忍不住長嘆起來。
這次以奇兵攻克臨汾後,自己對符彥卿一家並沒有過多的騷擾,反而禮遇有加,雖然不指望符彥卿能投降於他,不過總算留了一條後路。
他此時突然想到了郭威,這廝現在居然收復了隴右一帶,當上了燕軍的隴右節度使,看來自己以前對他還是重視不夠啊,今後遇到好的人才一定得大用、重用才是,否則跑到別人那裡大放異彩就悔之晚矣。
又想到了安重榮,就是那廝一句甚“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為之”害了自己!
此時劉知遠的馬匹正好經過最高、最陡的那處山體底下,他望了望這處高山,山上影影綽綽的,什麼也瞧不清楚。
正在此時,自己的胸口突然一痛,低頭一看,大股的鮮血冒了出來,緊接著腦袋一痛,他便永遠地陷入了黑暗。
李晟基完成狙殺之後,將武器收進箱子裡便帶著隊伍回去了。
抵達雲州後,他將箱子以及一個包裹扔進了一個正在熊熊燃燒的磚瓦窯。
至此,後世的所有印記全都消失了,他李晟基已經完完全全是一個唐人了。
箱子裡是什麼東西,為何如此厲害,七峰都的人都不知道,離得最近的潘美也只聽到兩聲悶響而已。
這又成了一個永遠的迷。
喜歡漠唐請大家收藏:()漠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