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卜力都這下醒悟了,趕緊掙扎著爬起來賠罪,李晟基拿過一個枕頭墊在他後面,“須卜力都,你是好樣兒的,經此一戰之後,我決定將飛龍旅的編制擴大到五千人,眼下從陰山以北投靠我等的阻卜族,加上陰山以南的,已經有近五千帳了,你從裡面挑選兩千多人,湊夠五千騎”
“五千騎的配置比照黑雲旅”
須卜力都一聽眼睛有些溼潤了,五千騎的旅都,在燕軍可是莫大的榮耀啊,以前就只有燕王最親近的姚猛有這個資格統領,現在這份榮耀又落到自己頭上了,更令人心折的是,燕王大人不像一般騎兵那樣,統一招募,訓練完成後再打散分到各都,而是讓自己從族人裡面挑揀,這份信任也只有燕王的母族赫連部有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自己這下兩樣都佔全了,他掙著著在床上跪下來給李晟基磕了一個頭,“殿下大恩,力都永世不忘,今後飛龍旅必不亞於姚將軍的黑雲旅,為大人披荊斬棘、開疆拓土,上刀山下火海,不會皺一下眉頭!”
李晟基與郭威相視一笑。
當晚,李晟基與郭威連夜商議隴右的佈防問題。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七峰都走遍了河州南部的洮州、岷州、疊州、宕州,基本摸清楚了那裡的情況。
這四州人口都不多,不過任何一地,漢人都佔了一半以上的人口。其中洮州是由一個叫董部的羌人部落控制著,他們以前佔據著河州以南,四川以北的大片草場,不過隨著吐蕃人的崛起,以前強大的羌人部落逐漸衰落了,有的成了吐蕃部落的附庸,有的融入了吐蕃部,有的成了吐蕃人的牧奴。
董部是碩果僅存的較為獨立的羌人部落,不過也只控制著洮州一帶,而西邊的吐蕃部落還在步步緊逼,與七峰都接觸後,他們願意遷到河州。
岷州則是由漢人控制著,李嗣源時代,大唐曾短暫統治過該地區,不過後來又放棄了,不過留在此地屯田的五千軍隊卻留了下來,加上他們的家屬,也有幾萬之眾,與他們接觸後,他們也願意遷到河套。
其領頭的將軍姓安,叫安從榮,還是前明宗時代的樞密使、中書令安重誨的侄子,聽說莊宗的後人收復了陰山、隴右,歡喜得不得了,二話沒說就同意了。
至於宕州、疊州,山高路遠,地震頻發,漢人較少,多為吐蕃、羌人佔據,李晟基就不打算理會了。
李晟基開啟一張隴右的地圖。
“大哥,隴右之地,除了秦州之外,已盡在燕軍之手,疊州、宕州、岷州、洮州都在大山之中,管理甚為不便,我的意思是乾脆放棄,燕軍緊守秦嶺、岷山一線就可以了”
“蘭州、會州、原州、渭州、河州、衛州等地,蘭州、原州、渭州、河州毗鄰強敵,當駐守五千步軍,加上依附於彼等的家屬,每州也有丁口好幾萬,按照每戶五十畝的政策,足以讓彼等安居樂業,其它地方,一到兩個步軍都就行了,田地也照此辦理”
“等安定城建好了,此地周圍劃作安定郡,當為節度使府所在,除了步軍,飛龍旅可駐紮此處,另外兩旅騎兵,一部可駐紮河州,監視吐蕃諸部,一部駐紮渭州,監視雄武軍”
“洮州的董部,與吐蕃乃是世仇,可將彼等遷往河州西北面的積石關附近,彼處尚有大片的草場,讓彼等為燕軍守好黃河以南的疆域,亦可在該部抽調騎兵一千,加強河州的防禦”
“隴右地少人多,民戶必須遷移,我大致算了一下,番漢不下二十萬,我準備全部遷往河套一帶,你等做好戶口的清點造冊,過年之後即可遷徙,由楊重貴的第三師沿途護送”
“大哥,河州、蘭州、原州位置重要,你可想好了刺史人選?”
郭威想了想說:“這幾處都需要文武雙全的人物鎮守才行,竟成,我是這樣想的,論相溫雖然是吐蕃人,不過他在蘭州的口碑一向都不錯,又是文武雙全的人物,不如就讓他擔任蘭州刺史”
“韓令坤、王審琦雖然年少,不過以我觀之,都是文武全才,可挑一個到河州任職,至於原州嘛,就讓另外一個去就行了”
李晟基閉目沉吟半響,“論相溫不能去蘭州、河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過他去原州倒是可以,原州東面的平涼、臨涇、隴州等地,雖然是大唐的轄地,不過尚有大量的党項人在四散遊牧,就讓他去對付党項人吧,我這裡有一人,叫趙普,去協助他吧”
“王審琦去渭州吧,協助協助荀匡,韓令坤去河州,他與董部交好,正好可以便宜從事”
“原州還是由以前的步軍都指揮使兼任吧,河州、蘭州暫時不設刺史”
“在安定郡城建好之前,大哥就駐紮在蘭州,等雲州方面有了合適的人選再說”
喜歡漠唐請大家收藏:()漠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