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帳!”
“啊?!”,米擒興一聽大驚失色,兩萬帳啊,就算一帳只有四人,也是八萬人,自己這米擒部米擒部只有區區三萬人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米擒興腦袋耷拉下來了,“一切全憑阿大安排,孩兒遵從便是”
……
當晚,李晟基的大營來了一人,正是渭州城裡的荀匡。
“渭公帳下長史荀匡見過燕王殿下”,荀匡對李晟基施了一禮。
“荀先生請起”,李晟基微笑著虛扶了一下,荀匡抬頭一看,只見一位帶著笑意的身材高大的漢子站在他面前,面色微黑,劍眉細眼,頜上頜下的短鬚修剪得整整齊齊,穿著一身明光鎧甲,披著紅色的披風,眼神不怒而威,頓時不敢直視。
不過他一見到李晟基身邊的人不禁一聲驚呼,“郭…郭小郎,你……”,原來站在李晟基身邊的人正是狄道的郭靖,他以前跟荀匡打過交道。
李晟基笑道:“荀先生,狄道、安樂的郭氏本來就是大唐遺留在那裡的兵丁,如今迴歸朝廷也是應有之意”
荀匡一聽,便打消了心裡最後一絲僥倖。
賓主坐下後,李晟基卻沒有與他談起受降的事,反而問起渭州的事來。
“荀先生,聽說你一向掌管渭州的政務,不知此處丁口多少,田畝多少,有何出產?”
荀匡一聽,這是考究自己來了,便整整衣冠正色道:“回稟殿下,渭州之地精華所在全在渭水河畔,論人丁、田畝,不亞於秦州,現有番漢人口一十五萬餘,渭水附近便有十二萬左右,其餘多在渭水北部的茫茫土山開墾一些坡田餬口”
“渭州的田地幾乎都在渭水河畔,沿線渭源、襄武、隴西三縣共有水澆地三十餘萬畝”
“渭州南部的鄣縣有草場,渭公在此處設有軍馬場一處,養著一千多匹戰馬,此處還有許多鹽井,所出食鹽位居隴南之冠,這位郭小郎也是經常到渭州買鹽才與下官熟識的”
李晟基默默地聽著,心裡卻盤算開了,三萬農戶,三十萬畝,戶均也才十畝,拋去境內豪族侵佔的土地,估計十畝還不到,老百姓怎麼活啊。
“不知渭州境內賦稅如何?”
“五成的糧稅,尚有兩個月的勞役,主要是疏浚渠道,以及到秦嶺砍伐樹木供應渭公及大小官員”
李晟基聽了,暗暗嘆息,五畝地的糧獲如何能養活一家大小?何況還要幫境內的官吏砍伐柴禾?
像渭州這種情形估計還算好的,秦州的李彝殷聽說有兩萬兵馬,估計其境內的民戶已經被沉重的賦稅勞役壓得抬不起頭來了,而其它各州農戶都是奴隸,其情形就更為不堪了。
想到這裡,他心裡便起了加快將隴右各地收回來的心思。
“好,內中情形我已知矣,請荀先生回去告訴渭公,按照燕軍的一貫做法,米擒部的軍民就不能留在渭州了,目前燕軍已盡有陰山之地,彼等可全族遷往彼處,至於其五千騎兵,燕軍可視情形抽調精銳,此乃燕軍定製,無可更改,渭公如果同意的話,我可儘快安排彼等遷徙事宜”
“至於民事方面,今後還要仰仗荀先生多多出力了,如果荀先生同意的話,可為渭州刺史”
荀匡一聽不禁大喜過望,他雖然是讀書人,不過並未考過進士,現在以白身得拜一州刺史之高位,絕對是前世修來的福分,便忙不迭地同意了。
回來跟米擒虎一稟報,自己得授刺史高位一事當然抹去不提,米擒虎沉吟不定,半響才說:“燕王還說什麼了?”
荀匡答道:“稟渭公,燕王說,給我等一日時間考慮,若明日此時尚未答覆,即刻開始攻城”
“一日?這……”,米擒虎有些惱怒,現在他恨不得立刻整軍備武與李晟基決一死戰,不過最後還是平息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他老了,也沒甚雄心壯志,能在陰山草場就此一生也不錯。
次日,米擒虎大開城門向燕軍投降了。
李晟基將五千騎中的最精銳的兩千留了下來,其它的包括米擒部在內全部在赫連震金狼旅的押送下去往九原郡,到時候李承基再從裡面抽調兩三千,充實九原郡的防衛。
九原郡,由薛延陀部、米擒部放牧也夠了。
喜歡漠唐請大家收藏:()漠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