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還是趕緊回隴右,出了這麼大的事,你就降半級吧,暫時任隴右節度副使,你把赫連震的金狼旅帶走,加上高彥平的飛龍旅,你自己招募的新兵,編成騎兵第四師,你親任師指揮使,赫連震兼任都虞侯,郭榮也跟著你去吧,任參軍使”
“再在隴右招募一些步軍,我把惲懷楚給你,編成步軍第三師,今年新出的火炮全部給你”
“兩個師的軍力,足以橫掃隴右一帶了,目前隴右是多雨季節,暫時不易動兵,先練著吧,半年之後,我帶著七峰都、陌刀旅南下,爭取一戰定乾坤”
送走郭威之後,李晟基帶著三娘來到高彥平的府邸。
看著高彥平一家悲悲慼慼的模樣,李晟基心裡也不好過,特別是見到他剛出生不久還未見過父親一面的女兒更是如此。
李晟基也拿不出什麼特別的東西來安慰他們,只能追封高彥平為隴西郡公,一家人按照郡公的待遇養到所有子女成年,剛出生的女兒他收為義女,封號皋蘭郡主。
按照燕軍的規制,所有爵位只能當事人擁有,不能繼承,下一代想獲取爵位也只能靠軍功、政績來獲得,李晟基這麼做,也算是仁至義盡。
安撫了高彥平一家後,李晟基回到節度使府,又下令組建步軍第二師,完全按照第一師來配置,其核心便是李承基的近衛旅,李承基親任師指揮使,薛矩任都虞侯,調潘美任參軍使。
同時又抽調處月部、白部、赫連部騎兵共三千人,與第二師一起駐紮在九原郡,李繼祖的大兒子李處安任指揮使。
蘭州那邊,尚倫欽得知自己的三千重騎、秦王川的一千五百騎兵全軍覆沒之後,嚇得惶惶不可終日,趕緊派人與秦州的李彝殷、鄯州的李孝謙、渭州的米擒虎、甘州的阿咄欲聯絡,希望能與他們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燕軍。
果不出李晟基所料,阿咄欲一口拒絕了尚倫欽的提議,他自己手下有五萬騎,根本就不需要依賴他人,再說了,他與燕軍的關係目前還不錯,雲中商行的稅收他也不捨得放棄。
李孝謙也是如此,他正忙著對付西海青海湖)附近各個吐蕃小部落的騷擾,哪兒餘力管尚倫欽的事,再說了,十多年前,他們兩人還打過一仗,如今的仇怨還沒有散去,遑論幫他。
李彝殷倒是乾脆地答應了,不過夾在二人中間的米擒虎卻否決了,他地盤小,兵力少,可不想惹麻煩。
不過尚倫欽也是死馬當活馬醫,其他三位他根本沒有做很大的指望,只要李彝殷同意,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最後雙方約定,一旦燕軍出兵攻打任何一方,另一方則出兵攻打燕軍的後方,比如,燕軍如果兵發秦州,尚倫欽則向媼圍、會州進攻,反之,李彝殷會向原州進攻。
二人又結成親家,尚倫欽的兒子娶了李彝殷的女兒,李彝殷的兒子又娶了尚倫欽的女兒,這二人兒女眾多,再配幾對也沒問題。
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
隴右各州分別由大大小小的勢力盤踞著,除了河州,多為吐蕃人和党項人所佔據,任何一方實力的變化必然會引起其他人的覬覦。
按照前唐疆域的劃分,蘭州南部一直到狄道臨洮縣)、安樂附近,狄道與金城縣中間隔著馬寒山。
不過由於控制河州的乞伏歸仁多年來一直與尚倫欽爭奪狄道、安樂,最後雙方誰也耐活不了誰,乾脆將兩縣放任自流,作為兩州的緩衝地帶,此次得知尚倫欽的三千重騎滅亡後,乞伏歸仁大喜過望,立即派人招降兩縣。
乞伏歸仁,這名字乍一看好像是一個鮮卑族的後裔,其實不然。
乞伏歸仁原名石歸仁,妥妥的九姓胡人,是前唐時期遷到河西一帶的九姓胡人部落之一,石部。
石部佔領河州後,為了籠絡人心,便自稱是以前西秦太祖乞伏熾磐的後裔,冒姓乞伏氏,由於河州地處黃河附近,中間有離水今大夏河)流過,平原面積在馬寒山以南各州最大,周邊都是大山,易守難攻,唐末以來,番漢人口多在此地避難,目前河州擁有枹罕臨夏)、大夏、安鄉三縣,總人口達十萬。
乞伏歸仁佔據河州後,轄內有這麼多人口,自然是雄心萬丈,便與佔據蘭州的尚倫欽多次交戰,為的就是爭奪安樂、狄道,由於雙方實力相差無幾,最後還是“擱置爭議”了,現在尚倫欽被燕軍削弱了,乞伏歸仁自然將兩地笑納了。
對於乞伏歸仁此舉,尚倫欽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但如此,他還主動派人向乞伏歸仁示好。
說是笑納,實際上也不確切。
狄道、安樂兩縣都控制在漢人手裡,特別是狄道,城裡還有兩千步軍,位於黃河在隴南最大的支流洮河平原上,人口繁多,不過多以農戶為主。
安樂縣則位於洮河支流上。